《背影》教案5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背影》教案
教学目的
1. 学习人物描写方法中的外貌、行动、语言等描写方法;着重学习抓住人物形象特征的描写方法。
2. 学习叙事中结合抒情的方法,理解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特色。
3. 理解作者所表现的真挚的父子之情,认识中华民族尊长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设想
一、《背影》这篇传统名作,可以从多方面按不同的教学目的进行教学。现在编在初中单元式《华文》教科书内,作为单元教学目标:“写人”的范例。因此,须紧扣单元教学要求,加强描写人物方法的训练。
二、安排两课时教学。教学本文,一方面突出人物的描写方法,以及与人物描写有密切关系的问题,另一方面重在引导学生领会渗透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的真情实感,体会文章的美贵在真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简介作者,交代写作背景(结合写作背景讲读最后一段);理清文章结构;通过提问,指导学生了解课文重点内容,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五四”初年即创作新诗。后来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转向散文写作,并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二、写作背景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作者父亲的来信说了些什么呢?请看文章的最后一段。
[教学朗读]
(正音释词:颓唐 触目伤怀 情郁于中 琐屑 箸 大去)
这最后一段,内容相当丰富,写了家境的衰落,写了父亲的身世和心境,写了作者的感受和对父亲的怀念之情。这段文字可作为理解文章的钥匙,从中我们可以了解文章的写作缘由、描写重点和写作特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