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80个字。
诵读欣赏《雁门太守行》《别云间》
教学目标:
1.借诵读感受诗词所描绘的景致和所抒发的感情。
2.了解各篇写作的背景,深切体会诗词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创作背景体会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
课时安排:本课(章节)需 1课时;本节课为第 1课时;为本学期总第 8 课时。
教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 课型: 新授
教 学 流 程 教法学法设计意图
一、预习导学
1、诗人简介:
(1)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生抑郁,27岁病逝,他的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2)夏完淳:明末爱国作家、抗清将领。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明代末年,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时期,出现了一批爱国作家,他们组织了既是文学团体又是政治团体的文社,如“复社”“几社’等。他们积极参加抗清斗争,并写出了一些内容充实、慷慨激昂,闪烁着强烈民族精神的光辉诗文。夏完淳即其中代表人物之一。14岁参加抗清活动,随“几社”领袖陈子龙在太湖起兵,后事政被俘,英勇就义,死时年仅17岁。他的诗文充满了浓烈的战斗生活气息,表现了抗清的决心和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风格悲壮激越。其代表作除《别云间》外,还有哀悼陈子龙的长诗《细林夜哭》和散文《狱中上母书》查找资料,了解李贺、夏完淳的其他情况:
2.解题:
(1)《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