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2/10 11:58:1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310字。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 学 设 计
Xgycdj207  剑客
课文解读
综观雨果的一生,尽管政治观点复杂矛盾,但刚直、公正、同情弱者,不畏强暴一直是他思想性格中的主旋律。
“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1860年,一场大火烧毁了满清王朝历时150年兴建的安乐窝——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圆明园。次年,在抢得圆明园中的无数珍宝之后,两个盗贼“凯旋”了,法军上尉巴特拉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威,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作家气愤填膺,心潮起伏,写下了令人荡气回肠的书信。
作家首先用诗一般的语言盛赞圆明园,称它是“世界奇迹”、“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正直的作家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珍视,对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尊重和赞赏。接着,作家历数圆明园用料之精、园中珠宝之多、建园费时之久,并且指出,圆明园是“属于整个人类的”,这样,作者丝毫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站在整个人类的立场对人类文明的成果进行关注,表现了作家无比宽广的胸襟。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作家的眼中,英法联军劫掠、焚烧圆明园正是这样的悲剧,而制造这起悲剧者就是强盗!作家用饱含嘲讽口吻历数了这些自诩为“文明人”的强盗的罪行,指出他们对待圆明园就像对待巴特农神庙一样野蛮,而且干得“更彻底、更漂亮”,说他们此举建立了“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表现了作家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愤慨,含蓄的指出这些人罪大恶极、必将遗臭万年。作家还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两个强盗的丑态:“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帝国还居然还天真的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出来展出。”两个强盗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态跃然纸上。
作家精神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顾个人得失,公理至上的正义感和勇气。作为一名法国人,很容易被当局制造的与舆论所蒙蔽,容易被狭隘的爱国狂热所支配。雨果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大无畏的精神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教学设想及依据:
1、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明园被毁前后的情况,以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主要依据是形象、直观形式能给学生内心强烈的震撼。
2、          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挖掘本文的人文内涵。
3、          用书信的形式,让学生和作者进行“对话”。新课标指出:“阅读过程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对话的过程。”
4、     课外拓展,使学生的学习延伸到整个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体味作者字里行间强列的思想感情,品味作品的语言特点。
2、过程和方法:
引导通过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使之受到感染和熏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