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50字。
《回忆鲁迅先生》说课材料
武威第十四中学 翟德玉
各位评委老师、与会同仁:
下午好!
我有幸被武威第十四中学推荐参加“康明杯”黄羊片课堂教学竞赛,能有机会向各位评委老师请教、与参赛同仁切磋教法,交流思想,相互学习,感到非常高兴。今天上午第四节课,我在广场中学多媒体教室和七年级(3)班的同学一起完成了参赛授课。得到了广场中学领导及老师们、同学们的热心帮助,非常感谢他们的支持。现将本节课的教材分析、目标制定、设计意图、实施情况等作以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回忆鲁迅先生》一文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伟岸人格”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节课是第一课时,讲授的主要内容是了解相关文学知识,初步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感知生活化的伟人鲁迅。这篇文章是现代女作家萧红于1939为纪念鲁迅逝世三周年而创作的长篇怀人散文。鲁迅是萧红在精神上和文学上的导师,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鲁迅先生的为人、性格,日常生活十分了解,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受,以独特的创作手法,表达了她对先生发自内心深处的热爱崇敬之情。让读者看到了一个特别富有人情味、亲切动人的真实而具体可感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同时,鲁迅先生伟大的精神风貌和崇高品格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读者。
编者将此文与《邓稼先》、《居里夫人和一克镭》、《爱因斯坦与原子弹》等文章一起选编在七年级下册“伟岸人格”一单元中,显然是有其特殊用意的。作为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是心理发展和独立人格、人生观、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这些伟大人物的精神品质对学生心理成长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本单元的教学要点主要是让学生在阅读此类文章的过程中领略伟大人物的精神风貌;了解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接受“伟岸人格”的教育熏陶。进而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但这篇怀人散文因写法独特,篇幅过长,所选事例琐细繁多,加之七年级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了解较少,又有一定的时代隔膜,教学本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何激发学生有兴趣地、主动地走近鲁迅先生接受其伟大人格的影响?如何在教学竞赛中教授这样一篇长文章?这些问题成了摆在我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在以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