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案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初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3/13 16:39: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04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背影”是《背影》内容的重点,又是叙事抒情的线索。我采用“中间开花、以线串珠”的方法,设置如下教案:

1.出示油画《背影》,引导学生看图说图。

2.讨论:从什么角度描绘文亲的形象最佳?父亲为什么要去买橘子?他当时是怎样想的?通过什么样的描述才能体现父亲爱子的一片真情?

3.引入课文:这位老人是作家朱自清的父亲,大家看看课文,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人物的穿着、体态、动作的?(要求圈点勾画有关语句)

4.品味语言:引导学生模拟“攀”的动作,说说自己这样动作的理由。(提示:人物的外在动作,是他内心情感的直接反映,要模拟好动作,必须准确把握好“父亲”当时的心理状态。)

5.投影(本班学生的习作片断):他抖抖索索地从贴身内衣口袋里摸出还浸着汗的10元零票:“娃,你拿着!”我重新打量起父亲:花白的胡子翘着,黑布袄补丁上也沾着层黄泥,直拖到用绳子扎着的裤管下面,瘦小的身材佝偻着,在如血的夕阳中显得更加弱不禁风。我鼻子一酸,眼泪又一次盈出眶外。

6.讨论:文章不是无情物,这里作者抒发什么样的感情?通过什么手法来抒发的?与课文“背影”有没有相似之处?(用学生自己的生活去体味、感悟作品中的父子亲情)

通过品读,使学生明白:作者抓住人物的特征描绘形象,描述的语言朴实地蕴涵至爱深情。7.设问:文章的题目是“背影”,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背影”,但除此以外,作者还写了其它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写这些?

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1)祸不单行,设置了惨淡的环境,渲染了悲凉的气氛。父亲在这种环境气氛中为儿子所做的一切自然非比寻常,父亲的背影自然也不是平时的背影,而是充满感情、饱含深意的背影。

(2)送“我”上车,写父亲对“我”的悉心关照。简短的话语,细微的体贴,在惨淡悲凉气氛中更具浓浓的爱子之情,为下文写送别时“背影”在“情”字上作了铺垫。

(3)别后思念,写父亲对“我”至死不渝的“惦记”之情,作者对父亲“背影”的感触又深化了一层,泪光中的“背影”更富有感人的力量。

8.设问:“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的作用是什么?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课文以“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开头设疑———点出背影,中间叙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