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教学设计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8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8/28 19:29:57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290字。

  《春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春望》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诗歌。“人应该有怎样的品格与志趣?”本单元的古诗文从不同角度回答了这一问题。《春望》写于安史之乱后,面对国都被占领后萧瑟的情景,诗人杜甫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战事持续很久,家中音信全无;透过凄凉的景象抒发自己的忧愁,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和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
  【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2、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学会诗歌赏析的方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时伤国、忧国忧民的感情。
  【教学重点】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学会诗歌赏析的方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时伤国、忧国忧民的感情。    
  【教学过程】
  活动情境:
  师:同学们,请聆听杜甫那穿越千年的历史声音!
  玄宗皇帝天宝14年(755年)11月,我到奉先(陕西蒲城)探家,没多久,安禄山那厮反叛了朝廷。天宝15年5月,贼人破了陕西潼关,我将妻子和两儿两女安置在鄜(fū)州羌(qiāng)村,只身投奔肃宗皇帝。然而,途中我不幸被那贼人俘虏,他们把我带到长安。
  肃宗皇帝至德二年(757年)3月,我困居长安已小半年了,春草萌生,花木渐长,可是乱世之下,今非昔比,于是,我写下《春望》。
  请同学们抓住一个“望”字,通过诵读、拍摄、解读等方式,读出我的诗情,与我共鸣吧!
  任务一:诵读所“望”
  师:诵读前,我们先看下作者名片: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尊为“诗圣”,其诗歌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巨变,因而被誉为“诗史”。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诵读指导:全诗深沉蕴藉,朗读时应用沉郁、伤感的语气。本诗的朗读节奏可划分为“二三”式,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任务二:拍摄所“望”
  主问题:诗人在长安街头“望”到了什么?请你结合诗句,通过远景、中景、近景等方式,拍摄《春望》的景象。
  1.师:诗人在长安街头“望”到了什么?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深”字,写出了长安城城空人稀、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2.师:面对人烟稀少、杂草丛生的长安城,诗人的心情如何?哪句诗最能表达诗人此时的心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其一,诗人触景生情,花鸟本是悦人之物,但是诗人面对残破的都城,想到妻儿的安危,见花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感。  
  其二,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