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新变化——浅析2008年江苏《考试说明》新变化

作者:文正实验学校 孙兴奇  时间:2008/1/22 22:17:16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2008年江苏《考试说明》在大家的期盼中出台了,作为2008年高考指导性文件,它承载着规划08年新高考的内容与形式,回答高三广大师生所关心的“考什么”和“怎样考”的问题,肩负着检测新课程改革成效的重任,其作用与意义都非常重大。08年江苏《考试说明》与往年相比,的确表现出江苏特色与巨大变化,值得广大高三教师一起认真研讨,下面我将它与07年江苏《考试说明》进行了比较,尝试揭示不同之处,探讨新变化,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  命题指导思想与考试能力要求的变化
  08年江苏高考试卷命题在继续遵循《全国考试大纲》的同时,增加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将07年《考试说明》中“注重能力考查”具体为“注重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另外,将“人文素养”更改为“语文素养”。人文素养指“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而语文素养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将“人文素养”更改为“语文素养”更符合语文课程的特点和整体目标要求。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的变化 
  (一)现代文阅读
  1、在“分析综合”能力点中,删去了“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增加了“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增加了“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内容。这表明2007年高考语文卷Ⅰ卷现代文阅读第4道推断题将不复存在。
  2、 在“鉴赏评价”能力点中,07年《考试说明》只有“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两个要点,而08年则增加为三个要点,并作了全新的解释,这三个要点分别是“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和“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评价”,并对这三个要点中关键词句作具体说明,如第一要点指出“‘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表现力’重在艺术性”,第二个要点则对三个词语进行解释:“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内涵”要求注意作品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现。这其中把“形象”缩小为人物形象,能否理解为文学类阅读的选文为小说或记人散文,值得思考。
  3、 增加了过去没有的能力等级,这就是“探究”,对这一能力级,《说明》作了这样的界定:探讨疑难问题,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现了的能力层级。“探究”在现代文阅读中的表现,《说明》从三个角度作了阐释: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似乎透露出这样的信息:现代文选文不是外国的:探究主要从作品的主题入手,即使理解语句、分析人物形象,也是着眼于主题思想:答案多样,只要言之成理,皆可成为答案;答案源于文本,但又不拘泥于文本,其最终依据是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
  (二)古代诗文阅读
  1、文言虚词由07年的12个增加到15个,增加的三个虚词分别是“何、且、若”。
  2、对古代诗文“鉴赏评价”中的两个要点与以前完全一样,但对这两个要点的阐释则透露出新意,如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了这样的解释: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了如此界定: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这些都应引起注意。特别是最后一点,会不会体现在文言文阅读的第三道选择题中,如对古代“忠孝”“人治”“苛法”等观念与做法的现代解读。
  3、 名句名篇默写篇目增加26篇,其中高中增加一篇《逍遥游》,初中增加25篇,识记量较去年成倍增加。
  (三)语言文字运用中“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由07年的6种增加一种“反复”。
  (四)写作中将07年“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文章”改成“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这既与试卷现代文阅读的文体一致,又涵盖了在高考中出现的各类文体,使表达更严谨。
  (五)加试内容
  08年《考试说明》较以往的另一个巨大不同是,选修历史的考生增加了40分的加试内容,《说明》规定了加试的内容要点:1文言文阅读,含文言断句与回答问题;2名著名篇阅读,含关于文学常识的多项选择题与两道关于作品主要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简答题;3文本材料要点归纳、分析和鉴赏,要求能对文本材料作概括(关键词、限定字数),对所论问题能作分析,提出解决办法。
  三、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的变化
  07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由Ⅰ、Ⅱ两部分构成,其中Ⅰ是客观题,Ⅱ是主观题,08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则是全新的试卷结构模式,整个试卷由必考内容、选考内容、加试内容构成,其中必考内容依次包括1文学作品阅读,4题,20分,题型为简答题和表述题,估计4题的分值分配为4466;2古代诗文阅读,6题34分,其中古文阅读是3个选择题9分,古文翻译题9分,古诗鉴赏简答题8分,名句名篇填空题8分;3语言文字应用共5题18分,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和主观表述题,本部分包含6个考点:字音,词语的使用,病句辨析,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其中前3个必考,题型为单选题;后3个选考2个,题型为表述题;4作文,1题70分。
  选考内容为实用类文本阅读和论述类文本阅读,4题18分,其中2道单项选择题2道简答题,考生只能选定其中一类作答。
  加试内容由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解答,该部分由文言文阅读(2题10分,其中古文断句题6分,简答题4分)、名篇名著阅读(3题15分)和文本材料要点归纳与分析(1题15分)三部分构成。
  四、 试卷各题型赋分的变化
  语文试卷总分160分,较去年增加10分,其中增加的10分放在作文上,08年的作文由60分增加到70分。其它几项的赋分也有调整, 文学作品阅读由07年的22分降为20分,实用类文本或论述类文本阅读增加到18分,这样现代文阅读由34分增加到38分,整体增加4分;名句名篇填空题则增加2分;语言文字应用减去一道主观表述题,较07年少6分,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的选择题由07年的30分降为24分,即由07年的10道减少为8道。
  选修历史的考生还有加试题40分,这样,这类考生的语文总分增加到200分。
  五、几点想法
  不难看出08年高考无论是从命题的指导思想、能力要求,还是试卷的结构模式分值内容,都有很大变化,面对《考试说明》的新变化,我们应有新对策,必须采取新举措,我想可从下面几点积极应对:
  1、尽快进行新高考模式下的模拟考试,让学生熟悉新的高考模式。
  以往高考先做10道选择题,然后才进入书面表达,而现在首先就进行文本阅读并以书面表达答题,会有一些学生不能适应,选考题如何学会选择,探究题如何探究,加试题几类题型怎样应对,都需要在反复模拟练习中,适应揣摩提高。
  2、加强探究题研究,这种题型将第一次出现在江苏高考试卷中,但在07年的广东卷、海南宁夏卷等省区的试卷中已出现,我们可先对这些试卷中的探究题进行研究,备考中要注意这类试题的开放性、综合性和创造性特点,引导学生解题时既要进入文本,揭示深刻意蕴,又要走出文本,结合知识积累与生活经验,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我们急需探究这类题解题基本思路和答题基本方法,以便考生能从容应对,另外,具有探究题型的阅读文本目前还不多,需要积极搜集与编制。
  3、加强名句名篇的默写和名著名篇的阅读
  08高考名句名篇默写增加到8分,默写篇目增加了26篇,分植加大突出其重要,篇目增多显示出掌握的难度,但这些“死知识”,只要早下功夫,分数相对要好拿。由于使用文本不同,这些名篇中的个别字句可能有出入,需组织力量加以校对。
  选修历史的考生需考加试内容,加试内容中有约15分的名著名篇的考查,并列出《三国演义》、《红楼梦》、《家》、《雷雨》、《边城》、《呐喊》、《女神》、《哈姆莱特》、《欧也妮•葛朗台》、《老人与海》这些需要掌握的名著,由于课业负担较重等原因,大多数学校课外阅读的开展并不理想,这10篇名著全文读过的,大概不会很多,考前进行“恶补”是必要的,可采用讲座、电影、内容简介、精彩片断欣赏、名著阅读交流会、写读后感等形式进行。
  4、强化作文训练的系列化、规范化与个性化。
  08年高考作文将增至70,这是一个任何人都不敢轻视的一道题,但长期以来,作文训练处于无序、随意的状态,亟需规范化系列化的训练,可按照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体进行训练,稳中求新,确保作文得分在切入分以上,争取高分。
  07年高考考生习作《怀想天空•麦收时节》一文,从37分奇迹般的窜到53分,个中透露出的信息值得注意,这就是提倡质朴文风,提倡写真性情,提倡写出自己的个性特点,要让学生从一味地模仿拼凑中走出来,关注内心世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同时掌握基本表达技巧,写出富有个性的、充满真情的好作品。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