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某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下期高一年级第四次周语文学科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5/11 11:48:3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5310字。

  2020-2021学年下期高一年级第四次周语文学科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浩如烟海的家训中,关于节俭的内容引人注目。古人崇尚节俭,反对奢侈,认为节俭不仅是节约一些钱物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到个人成败、家庭兴亡、国家盛衰的问题。首先,俭以养德。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他训诫儿子,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其次,俭能持家。曾国藩提出:“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他在信中告诫儿子:“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同样,俭能治国。早在西周时期,统治者就认识到了追求奢侈无度的生活是导致殷商灭亡的原因,此后的统治者也一再提醒这一点。《说苑》记载:“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马不食粟。曰:‘君子以德华国,不闻以妾与马。若淫于奢侈,不能自反,何以守国?’”
  那么,应该如何做到节俭呢?
  首先,中国古代家训要求家庭的生活日用要俭朴。曹操在《内诫令》中就以自身尚俭的实例告诫家人,务必勤俭朴素,对吃、穿、用各方面做了严格规定。比如,他言及日常所用之物时说:“孤不好鲜饰严具,所用杂新皮韦笥,以黄韦缘中。遇乱无韦笥,乃作方竹严具,以帛衣粗布作裹,此孤平常之所用也。”严具,即用来盛放梳篦、毛刷等日常生活用具的小箱子。曹操所用严具由新旧皮掺杂制成,遇到战乱没有严具的时候,就用竹子编成方盒,外用粗布包裹以代替。
  其次,传统家训主张节葬。《汉书》中有关西汉人杨王孙要求“裸葬”,临终前对他的儿子说:“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针对亲友的反对,杨王孙指出,古代的圣君,因为人无法忍受亲人死去的痛苦,所以制定了“棺椁衣衾”之类的规矩。这种铺张浪费的厚葬对死者没任何好处,可是世俗之人互相攀比,费尽钱财,让它们烂在地下。这样做太过分了,因此他就要光着身子入土,以此来矫正社会不正之风。
  有学者认为,在唐宋以前,家训的训主往往在临终前留下遗训,表达薄葬的愿望,带有遗嘱性质。宋代以后逐步发展成为家训中的有机部分,不仅是训主对自己后事的处理意见,也是对子孙后代的共同要求。在著名的《颜氏家训》中,颜之推就讲到,“死者,人之常分,不可免也。……竟未知何乡是吾葬地,唯当气绝便埋之耳”。他认为,死亡是常事,不可避免,不知道何处是自己的葬身之地。他只要求在自己死后,儿孙们随地埋葬就行了。
  中国古代家训当中蕴含丰富的“节俭”思想,体现了古人的生命观念和生活哲学。在中华传统家训中,“节俭”,不仅仅是家庭日用的问题,对于国家、家庭与个人都具有深刻关系,关乎个人成败、家庭兴亡、国家盛衰。中国传统家训主张的“节俭”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不可否认的积极意义:在个人层面上,“节俭”可以培养人的美德,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在家庭层面上,“节俭”可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安排和使用,保证家庭成员更好地生活;在国家层面上,“节俭”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发展。
  (摘编自严文强《浅谈中国古代家训家法中的“节俭”思想》,《青年与社会》2019年21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自古就有崇尚节俭、反对奢侈的思想传统,它主要体现在古人的家训之中。
  B.在古人看来,节俭已不是节省钱物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修身、齐家、治国的大事。
  C.曹操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要求家人也勤俭朴素,这是他政治上成功的关键原因。
  D.节俭体现在生、死两个方面,不仅生活日常要省吃俭用,丧葬也要反对铺张浪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用诸葛亮、曾国藩、季文子的例子,来证明古代家训中对节俭的重视。
  B.文中“首先”“其次”等词语的一再运用,使文章的层次更清楚,增强了条理性。
  C.文章先写节俭的意义,再进一层写如何做到节俭,从内容上由浅入深,脉络分明。
  D.文章最后一段,总结了全文,从生命与哲学的高度概括了节俭的意义,首尾呼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历史上积累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家训,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和文化遗产。
  B.节俭永远不会过时,今天生活富裕了,还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发展。
  C.做到了节俭,一个人就会变得品德高尚,家庭就会变得富足,国家也就会繁荣发展。
  D.提倡节俭和当前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社会发展政策是互不冲突、并行不悖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在传统印象中,中国人往往会“谈死色变”,很少跟下一代谈论生死意义的话题。相对而言,和老一辈人相比,“90后”“00后”对生与死的认识不够立体全面,应对挫折能力没有那么理想。翻看报刊或新闻媒体,总能看到一些令人痛心的消息,生命教育亟待在中学生群体中深入开展。
  生命教育等名词近年来逐渐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