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作者:淮滨县教研室 刘淮玉 时间:2010/7/9 19:59:33 来源:huaiheliu原创 人气:
积累与运用。7个小题赋分28分,百人抽样人均15.23分。第1小题选择题考查字音,2分人均1.84分,得分率较高,只有少数人失分,主要是字音认读辨析不清。第2小题辨析字形,人均0.78分,得分率很低,此题难度不太大,主要是学生对D项里“寒暄”的“暄”及“山清水秀”的“清”辨析出错。第3小题考查文学常识,是近几年没考的,人均11.2分,主要是部分学生对李白诗歌的浪漫风格了解不清。第4小题古诗文默写8分,与往年一样,都是课标提示范围之内的,人均5.95分,失分原因主要是记忆不清或写错别字。第5小题是根据语境填写语意连贯的语句,考查学生的语感能力,2分人均得分1分。第6小题是名著阅读考查题,是填写关于林冲、鲁达在被逼梁山的过程中发生过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并有严格的要求,即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按情节的先后顺序填写。此小题对广大的乡镇农村初中生来说,难度系数颇大,其一是手头没有这类名著,其二是由于应试教育课业负担重,名著阅读并没有实质性的开展,其三是考题限制太严,要按照情节的先后顺序填写,学生即使看了《水浒》电视剧一些片断,但不是很系统完整的,能认定是其中一人的故事并记清情节的先后也很不易。因此答题很乱,得分率极低,4分分值的人均仅得0.9分。第7小题是综合性学习考查题,其中又分两点来考,一是概括殷墟博物馆和中国文字博物馆造型上的共同特点,并说说这种设计的好处;二是以导游的身份写一段参观殷墟博物馆后要继续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的串联词,要注意两馆之间的联系并过渡自然,分值8分。学生作此题失分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未看清题干两座博物馆“造型上”有何共同特点,而答非所问;二是没有遵照题目要求以“导游”的身份写,不注意两馆之间联系与过渡,却去介绍两馆的特点。8分人均3.64分,失分率也是很高的。
现代文阅读。第一篇是记叙类文章《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文章的思想性艺术性很强,通过一节让学生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的作文课过程的叙述,呼吁我们要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深情,教育我们学会关心他人,先从关心自己的父母开始,具有很强的教育感染力。该文比较适宜于对初中考生的阅读考查。5个小题赋分15分,抽样调研百人人均7.77分,失分还是比较严重的。第8小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考查整体感知和语言概括的能力,赋分3分,人均得分1.94分,失分原因主要是概括不够全面,说明大部分考生的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还比较差。第9小题联系上下文补写段首省略的同学们七嘴八舌讨论的内容,考查想象联想的能力,赋分3分,人均得分2.27,失分原因是有的考生没有把题目读明白,或没有联系上下文去补写,而是把问题加以说明。第10小题体会第○13段中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是关于词语表达作用的考查,赋分4分,人均得分1.6分,失分严重,其主要原因是考生不细心,往往答一处而漏一处;其次是考生不能结合语境分别理解作答;其三是命题者命题不严密,在题干处“加点词语”前面若加上“两处”二字,这样题干表述既严密,又能提醒考生留神注意,也许就不会使考生失分那么严重了。第11小题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是考查学生关于对过渡句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赋分3分,人均0.93分,可以看出学生这方面能力很差,主要失分原因是有的理解为修辞作用,或审题不细致没看清“结构”二字而答在了其它方面。第12小题说说第○16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的含义,原句是一个反问句,具有很强的呼唤作用,是考查关于重点语句的理解,也即文章主旨的领会,赋分2分,人均1.03分,失分原因主要是理解不全面,一些考生往往有所忽略。
第二个现代文阅读是议论文阅读,是关于匠人和大师的阐述,通过对比论证,告诉人们要有创新意识进行创新实践,个人和社会才能不断发展。4个小题赋分12分,百人抽样人均仅4.08分,得分率极低,出乎意料。第13小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议论文考查常规题,2分题人均仅0.44分,主要原因是这样的文章让初中考生阅读概括中心论点有很大的难度,以往的议论文考中心论点,要么文中有明确的中心论点,可以找到现成的,要么阅读以后,很容易概括归纳,难度不大;其次是考生概括能力差,误把论述的对象论题“匠人和大师”的区别当作中心论点;其三是命题不严密,有误导,很容易诱导考生从文中找中心论点,如果改成“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可能更明确,更有利于考生答题而不至于走入误区。第14小题考查画线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也属该种文体阅读的常规考查题,4分题人均得分2.16分,失分原因一是部分考生论证方法与说明方法相混淆,二是论证方法的作用作答概括,不够具体,没有遵循一定的答题模式,三是答作用时不能结合该句所论证的观点作答。第15小题考查论据与观点关系的把握,即找出第④段中一个不恰当的事实论据并说明理由,2分题人均0.38分,得分率极低,这个考查说起来不难,但初中考生阅读筛选起来就有一些难度了,主要原因是找不出不恰当的事实论据,其次是理由没有说服力,没有说到点子上。这一方面是考生对论据及其论点的关系把握能力差,一方面也与阅读文本相对较深,难于区别筛选有关。第16小题请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是考查该篇议论文的思路及其结构特点的,4分题人均1.1分,得分率很低,失分原因主要是不少考生对该篇议论文的结构特点把握不准,其次是不理解本题的意思,以至于不知所措,其三是该题难度亦较大,以前的复习训练可能没有深入地涉及此类题型。
古诗文阅读。古文是《岳阳楼记》选段与《渑水燕谈录》配读,古诗阅读是陶渊明的《饮酒》诗,分值14分与往年一样,题型也与往年基本相似。百人抽样人均8.57分,得分率也不理想。第17小题考查实词,2分分值,人均1.11分,主要是对“景”字解释不准确而失分。第18小题是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赋分4分,人均2.97分,此题难度不大,但得分不高,主要是翻译不准确,“则”“微”等词没有准确地翻译出来。第19小题考查关于文段(一)景物描写的作用,2分分值人均0.62分,得分率很低,此题不算太难,失分原因一是学生没有细心审题,误认为文段(一)就是第一个选文的第一段,而忽略了是整个选文里的景物描写及作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故而痛失得分;其二关于引起下文议论的作用,几乎没有考生能答出,这与平时复习演练不到位也有关系;其三命题题干表述不严密也是失分原因之一,如果把文段(一)改为选文(一),效果可能会好一些。第20小题是考查信息的筛选与表述能力,第一问文段(一)是范公之“贤”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二问文段(二)中范公之贤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赋分3分,人均1.6分,第一问筛选列举信息很容易考生作答很好,但第二问考生多数不能对原话进行整合和概括,而把王质的话语直接抄下来,这样一来就不够准确具体,因而造成失分。第21小题是关于古诗名句“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炼字作用的考查,2分分值,人均1.33分,失分原因主要是没有审清题从“炼字”的角度来作题,而是任选一句简要分析,或是从全句进行分析,不符合答题要求。第22小题是考查古诗名句的理解或对全诗主旨的理解,即“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是什么,2分分值,人均0.94分,失分也是很严重的,失分原因主要是理解作答不全面,有所偏废,这与我们复习备考不到位有关系。
作文考查仍沿袭河南省多年的做法,即二选一命题,今年两道作文题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思维。第一道题是半命题作文,以我为圆心,选取自己身边最熟悉最感动的人和事去写,自由度广,可写的东西很多,范围也宽泛;第二道题是材料作文,寓意既深刻也比较明晰,主要就是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要等待和泄气,要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以坚强的奋斗精神去赢得胜利。作文赋分50分,百人抽样人均38.91分,是很不理想的分数。失分原因颇多:如开头穿靴戴帽,以议论起笔,或运用过多的题记语言,不够简洁;行文平铺直叙,缺少生动细腻的描写;文体“四不像”,第一道题目本应写成记叙文,而一些同学则对身边的人和事大发议论;材料作文没有把握住材料的主旨,行文立意不符合材料的本意;对身边的人和事不能用心感受,写的较平淡,或过于注重形式,堆砌辞藻;审题不清,不能紧扣作文要求范围,任凭想象行文;行文草率,字体潦草,文面不整洁等。
总之,今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选取材料及命题难度都较大,试题命制在多处题干的斟酌研究上也欠缺严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