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考说明文阅读考点预测及应试策略
作者:丁飞扬 时间:2007/4/29 19:45:32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考点一:把握对象,抓住特征。
阅读说明文,首先要准确把握说明对象,区分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即文章说明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二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从标题着眼。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就指出其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是“人民大会堂”,也指出其特征“雄伟”。 反之,如果需要为说明文的语段加一个标题,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标题。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和“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两句,就点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考点二:指出说明方法,体会作用。
为了说清楚事物的特征,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
此外还要深入地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笼统地说,列数字能给人确切、具体的印象;打比方能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举例子能反映一般情况,真切地说明事物;下定义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产生一个明确的概念;分类别能收到全面、清楚的表达效果;作比较能使原先难说清的事物变得浅显易懂,鲜明具体。不过在分析时要注意一点,那就是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而不能凭空分析,脱离实际,泛泛而谈。
考点三:概括要点,理清说明顺序。
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括句、结尾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的作用。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了。分析说明顺序,方法如下:
1、了解对象。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了说明顺序的选择。有些事物内部构造比较复杂,通常按空间顺序说明。例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介绍事物各个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往往采用时间顺序。介绍抽象事理或事物,多数采用逻辑顺序,例如:《死海不死》。而逻辑顺序常常指以下几种情况:如由总到分(或由分而总)、由主而次、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个别到一般(或由一般到个别)、由抽象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局部到具体)等。
2、把握语言标志。例如,时间顺序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空间顺序多用表方位的词语,逻辑顺序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语等。
考点四:品味语言,分析准确性。
准确、简洁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在做这类题目时要重视具有修辞功能的词语表意的准确性,一般要从它所表示的程度(轻与重)、范围(广与狭)、语气(推测与估计)、数量(多与少)、方位(远与近)等方面着手分析。分析加点词语能否去掉的问题,一般则分三步走:首先是要回答能否去掉(一般是不能去掉),二是指出该词语的表意功能与作用或者含意和表现力,三是从用了这个词之后的表达作用,去掉后有何变化上来说明。
考点五:关注科学,发表自己的看法。
中考说明文阅读,根据“新课标”中要求“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题目势必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未来发展。近两年,这类题目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完成这样的题目势必要求学生要认真地阅读文章以及题目所涉及的一切材料,从中得出自己的观点,还要注意语言的表达要符合题目要求。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方面的知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