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届高三语文(新课标)二轮复习(课件专题能力训练):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
7.1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ppt
7.2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ppt
专题能力训练十二古代诗歌鉴赏(一).docx
专题能力训练十三古代诗歌鉴赏(二).docx
专题能力训练十二 古代诗歌鉴赏(一)
一、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第1~2题。
永 平①
顾炎武
流落天涯意自如,孤踪终与世情疏。
冯欢原不曾弹铗②,关令安能强著书?
榆塞晚花重发后,滦河秋雁独飞初。
从兹一览神州去,万里徜徉兴有余。
注①顺治十四年春,诗人自昆山启行北上,第二年秋,从北京到达永平,这首诗就是当时的感事之作,此时,南明已亡。②冯欢弹铗:即冯谖弹铗。铗,剑把。谓处境窘困而又欲有所干求。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歌首联,摹写出作者在报国无门、羁旅天涯的境遇下达观自如的情态,而“孤踪”一词,融自叹与自赏于一体,毫无身世浮沉之感。
B.颔联化用“冯谖客孟尝君”中的典故,以冯欢自比,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期待为君所用,却怀才不遇,不甘终老林下的忠君报国之心。
C.“原不曾弹铗”与“安能强著书”表明作者为求闻达于诸侯,在自谦之中表达出诗人的恃才傲物、目无余子的自得之情和狷介之气。
D.诗歌“一览神州去”与“天涯意自如”,“万里”与“孤踪”相照应,不仅在结构上首尾圆合,而且情感表达上相互呼应,浑然一体。
E.这首七律,基调昂扬向上,充溢着诗人顾炎武的傲岸不群,耿介旷达之气,毫无悲戚之态,有极强的感染力。读后令人振奋。
2.后人对顾炎武的诗有“一首诗歌一字金”的评语,联系全诗,赏析“滦河秋雁独飞初”的妙处。
二、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完成第1~2题。
横波亭为青口帅赋①
元好问
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②。
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
疏星淡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
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
注①本诗是为镇守金国青口要塞的老朋友所作,写于元灭金之前。②元龙百尺楼:元龙指三国时的陈登,刘备赞他有文才武略。后用“元龙百尺楼”来指高峻。
1.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起笔不凡,辞采雄壮,又巧借典故,既写出了横波亭下临飞流的孤高之势,也暗指了亭名之由来。
B.颔联写眼前的景色引发了诗人对“千年豪杰”的追忆,这与“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表达的情感一致。
C.颈联中疏星、淡月、老木、清霜加之“秋”与“夜”,描绘凄凉之景;而鱼龙潜江,雁掠长空,却写豪迈之情。
D.“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两句,写得慷慨悲壮,让人联想到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苍凉悲壮。
E.这首诗长于用典,借咏横波亭及周围山川形势,勉励青口帅勇往直前,收复失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2.古人称元好问的诗有“豪放迈往之气”,请结合具体诗句,从语言角度加以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纵游淮南
张 祜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①山光好墓田。
注①禅智:禅智寺,旧在江都县北五里,本隋炀帝故宫。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题中的“纵游”二字,既表现出诗人的游兴所至,也表达了诗人对扬州的赞美与喜爱,褒赞之情溢于言表。
B.诗中“十里长街市井连”暗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既有扬州市井的概貌之美,也有细节传神之妙。
C.“月明桥上看神仙”与“二十四桥明月夜”意境相似,都摹写了扬州的绿杨城郭、红袖楼台的繁盛之境。
D.在诗人笔下,有“十里长街”,有“月明桥”等名胜,有“看
专题能力训练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二)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答张十一①
韩 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张十一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上书请求减免关中赋税,因触怒权贵而一起被贬。张十一被贬至郴州临武,韩愈被贬阳山(今属广东)。张十一在任上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踯躅:杜鹃花的别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歌首联描写了阳山地区秋日的风光,天高水净,江水广阔,猿猴哀啼,山坳中有隐隐几户人家,这为全诗奠定了伤感寂寥的感情基调。
B.颔联中诗人采用了“纤纤”“艳艳”两个叠词,从形态与色彩上生动描写了筼筜竹、踯躅花繁茂的姿态,也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C.张十一寄给韩愈的诗中有“鲛人远泛渔舟火, 鸟闲飞露里天”的句子,韩诗颈联的诗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通过“闲”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D.颈联是全诗的关键之句,诗人感觉自己无法报答皇恩,即将在这炎热的瘴气中白白葬送余生,表达了内心的极度痛苦。
E.本诗前四句写景,描写的是诗人被贬之地的景色;后四句叙事抒情,表达的是诗人复杂的心情。整首诗显得婉转蕴藉,是一首耐人回味的赠答佳作。
2.本诗的情感含蓄而复杂,请结合诗歌后两联进行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筹 笔 驿①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②,风云长为护储胥③。
徒令上将④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⑤。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⑥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注①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北。相传诸葛亮出兵攻魏,在这里筹划军事。大中九年(855)冬,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筹笔驿,创作此诗。②简书:指军令。③储胥:指军用的篱栅。④上将:指诸葛亮。⑤降王:指后主刘禅。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⑥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把猿鸟、风云比作诸葛亮的敌人,说他们至今还畏惧诸葛亮治军的神明,以此衬托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为下文内容做铺垫。
B.颔联采用对比手法,说明诸葛亮尽管有运筹帷幄之才,还是无法挽救蜀国的败亡,不争气的后主刘禅最终还是投降做了俘虏。
C.颈联分析蜀国败亡原因,尽管诸葛亮才比管仲和乐毅,但无奈大将关羽和张飞命短,只凭诸葛亮一人之力,也无法力挽狂澜。
D.尾联回忆作者往年经过锦里诸葛武侯庙时,触景生情,吟诵起诸葛亮的《梁父吟》,顿时觉得遗恨无穷。
E.该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特点,运用典故和象征等手法;语言风格上和《锦瑟》相似,具有雄浑豪迈的特点。
2.诗歌末句“恨有余”中的“恨”包含了作者哪些感情?除了“恨”,该诗还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第1~2题。
永遇乐 秋草
文廷式①
落日幽州,凭高望处,秋思何限?候雁哀鸣,惊麇②昼窜,一片飞蓬卷。西风万里,逾沙越漠,先到斡难河畔。但苍然、平皋接轸,玉关消息初断。 千秋只有,明妃冢上,长是青青未染。闻道胡儿,祁连每过,泪落笳声怨。风霜未改,关河犹昔,汗马功名今贱。惊心是、南山射虎③,岁华易晚。
注①文廷式(1856—1904),江西萍乡人。清末爱国词人、学者、思想家。光绪十六年(1890)榜眼。中日甲午战争,他力主抗击,上疏请罢慈禧生日“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