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语言文字运用ppt(课件+学案打包26套)
- 资源简介: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语言文字运用课件+学案打包26套新人教版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语言文字运用微专题一语法__“潜伏”考点学案新人教版20210917149.doc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语言文字运用微专题八简明得体__综合考查学案新人教版20210917137.doc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语言文字运用微专题八简明得体_综合考查课件新人教版202109171257.ppt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语言文字运用微专题二修辞__走向“前台”学案新人教版20210917138.doc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语言文字运用微专题二修辞_走向“前台”课件新人教版202109171258.ppt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语言文字运用微专题九连贯含补写语句__形式多变学案新人教版20210917139.doc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语言文字运用微专题九连贯含补写语句_形式多变课件新人教版202109171259.ppt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语言文字运用微专题六词语__范围拓宽第1课时考点考法感知__明确“考什么怎么考”学案新人教版20210917140.doc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语言文字运用微专题六词语__范围拓宽第1课时考点考法感知_明确“考什么怎么考”课件新人教版202109171260.ppt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语言文字运用微专题六词语__范围拓宽第2课时解题技法点拨__怎样“解得准解得快”学案新人教版20210917141.doc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语言文字运用微专题六词语__范围拓宽第2课时解题技法点拨_怎样“解得准解得快”课件新人教版202109171261.ppt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语言文字运用微专题七蹭__难度加大第1课时熟知蹭六大类型掌握致病常见诱因__诊断“病情”学案新人教版20210917142.doc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语言文字运用微专题七蹭__难度加大第1课时熟知蹭六大类型掌握致病常见诱因_诊断“病情”课件新人教版202109171262.ppt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语言文字运用微专题七蹭__难度加大第2课时运用“三查”逐级扫描活用“两法”智解题目__手到“病除”课件新人教版202109171263.ppt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语言文字运用微专题七蹭__难度加大第2课时运用“三查”逐级扫描活用“两法”智解题目__手到“病除”学案新人教版20210917143.doc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语言文字运用微专题三句子变换与赏析__考出新意学案新人教版20210917144.doc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语言文字运用微专题三句子变换与赏析_考出新意课件新人教版202109171264.ppt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语言文字运用微专题十压缩语段__命题趋“热”课件新人教版202109171265.ppt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语言文字运用微专题十压缩语段__命题趋“热”学案新人教版20210917145.doc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语言文字运用微专题十一图文转换__考法多样课件新人教版202109171266.ppt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语言文字运用微专题十一图文转换__考法多样学案新人教版20210917146.doc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语言文字运用微专题四句式仿用与创新__推陈出新学案新人教版20210917147.doc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语言文字运用微专题四句式仿用与创新_推陈出新课件新人教版202109171267.ppt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语言文字运用微专题五标点符号__渐成“新宠”学案新人教版20210917148.doc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语言文字运用微专题五标点符号_渐成“新宠”课件新人教版202109171268.ppt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语言文字运用微专题一语法__“潜伏”考点课件新人教版202109171269.ppt
微专题(八)|简明、得体——综合考查
从考查内容看 从考查题型看
得体类题目在2017年前重点考查的是运用日常用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特别是谦敬辞的运用;2018年全国卷中的得体类题目已不限于谦敬辞,而是扩大了范围,从更广的层面上考查日常交际和特定场合下的书面语表达能力,重点考查了语境类和语体类;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Ⅰ和卷Ⅱ皆将简明、连贯与语病置于一个小语段中综合考查。 2017年全国卷“语言表达得体”题考查形式是四选一的选择题;2018年全国卷题型变成了主观题(以启事、书信等实用文体为载体来考查“得体”),难度有所加大,但更突出了“得体”在日常实用语境中的运用能力;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Ⅰ和卷Ⅱ将简明、连贯与语病置于一个小语段中综合考查,体现了重视具体情境中语言综合运用的学科思想。
一、语言表达简明——言简意赅
语言“简明”的本质要求是用最简洁的语言材料传达出最丰富的信息,达到最高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实现表达效果的最佳化。“简”即“简洁而无冗余”,是对语言文字数量上的要求,一般采用“文段修改”的方式考查,“压缩语段”题型往往规定字数上限,这其实也是对语言表达“简”的考查;“明”即“明确而无歧义”,是对语言文字表达效果的要求,常与“辨析并修改病句”一并考查。
技法1 去次留主法——围绕中心,排除异己
要做到语言简明,首先每一句话都要围绕既定中心,抓住要点,不要节外生枝。俗话说“简明扼要”,从表达上说,只有扼住“要”,才能做到简明。
[即时体验]
1.把下面这段话中游离于话题之外的一句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①春花秋月,夏云冬雪,造化多情,大自然的色彩是美好的。②人类应该为永葆大自然的色彩美做出自己的努力,让大海永远蔚蓝,让草原永远青翠。③但是人类不以自然美为满足,艺术美的着意创造,有待心灵的加工,注入艺术家的豪情。④色彩只有注入了画家的情感,才能成为审美对象。
……
微专题(二)|修辞——走向“前台”
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Ⅱ卷及2021年1月新高考8省联考卷均考查了修辞,主观和客观题皆有,理解和赏析皆备,这足以证明“修辞”作为语言表达的一项基本技能,高考对其基础地位的充分肯定。这也是对新课改形式下,对“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核心素养的显性考查。2020年的新高考首秀,在语用板块把修辞从“幕后”推向了“前台”。
一、辨析九种常见修辞
(一)比喻
概念 就是“打比方”,即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结构 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条件 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类别 ①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②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③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作用 ①具体、形象、生动。如:柳妈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②浅显易懂。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③表达感情。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
[即时体验]
1.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
微专题(一)语法——“潜伏”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顾名思义,就是在具体运用中查验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这一点考虑,就明白了新高考为什么在“语言文字运用”板块全改变成语段情境式的考查。相比传统高考,新高考在考点设计上更无规律可言,已没有“常考点”和“非常考点”之分,“热点”和“冷点”之别。“随文命题”的规律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命题时,先选取能体现时代价值的材料,然后再设计考查题型。并且,新高考打破了传统高考“先客观题,后主观题”的惯用命题布局,实行主客观结合,最大化地利用好文段材料,变单一考查为综合考查。以上分析,给我们的备考启示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备考,再也不能“单打一”,只要《课程标准》有要求的,命题人都有办法给你来个“意外惊喜”。
一、由《课程标准》透析“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存在的合理性
课标要求 考查点 考查趋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语文活动中,积累有关汉字、汉语的现象和理性认识,了解汉字在汉语发展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巩固和加深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的汉字知识;体会汉字、汉语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及汉语的民族特性,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2.通过在语境中解读词汇、理解语义的过程,树立语言和言语的相关性和差别性的观念。
3.在自主修改病句和分析句子结构的过程中,体会汉语句子的结构特点和虚词的作用,进一步领悟语法规律。在学习文学作品时,观察词语的活用、句子语序的变化等,体会文学语言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4.在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的过程中,对比两种语体用词和造句的差别,体会口语与书面语的风格差异。
5.反思和总结自己写作时遣词造句的经验,建构初步的逻辑和修辞知识,提高语用能力,增强表达的个性化。 汉字 正确使用汉字,包括识记汉字的字音字形,掌握汉字的相关知识,体会汉字的民族特征等。 常考查汉字的读音、字形,在高考中一般不直接考查,多在名句默写、作文中间接考查。
词汇 理解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体会语言、言语的异同,关注词语的活用、句序以及文学语言的运用等。 常考查实词、虚词、成语在语境中的运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