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案1
- 资源简介:
约5300个字。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
巴里•齐默尔曼等
[教学目标]
(一) 充分认识雨林对于维护世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掌握文中运用的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三) 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重点)
2.充分认识“雨林”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请同学们看一幅地图。
在炎热的赤道两边,有一些绿色的区域,它们在一片黄色中是那样的鲜亮,这就是热带雨林。这里有美不胜收的景色,这里是动植物生长的乐园,探索这里宛如到了一个陌生、神秘莫测的星球。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欣赏一组热带雨林的图片。
有人曾经把热带雨林称为“世界上生命力最强的地方”,这里不仅美丽神秘,同时它在我们地球生物圈中还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养育着数量庞大的动植物种群,还向大气源源不断地供给着生命赖以生存的氧气。
可是同学们是否知道,由于诸多人为的原因,热带雨林遭到了极大地破坏。如果雨林一旦被毁,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灾难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析《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这篇说明文,看看这篇作品带给我们哪些的知识和思考。
(二)检测字词,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并借助工具书,弄清文中生字词的音、形、义。
濒临栖息灰烬摄取
刀耕火种滥砍滥伐意味深长白垩
2、学生自读课文时,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①目前雨林的现状是怎样的?
②雨林的消失,将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灾害?
3、学生自读之后,交流讨论,明确答案。
①目前,雨林正在遭受人类的滥砍滥伐,它已经成为破坏最严重的生态区。文章第一段告诉我们:“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相当于40多个足球场)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每年有一个纽约州大小的雨林永远消失。”
②雨林犹如一个巨大的多样性生物大家园。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永远丧失一大批物种;意味着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将遭受严重的破坏,它会加剧全球变暖的趋势;雨林的消失还将导致水土流失,洪水泛滥;如果将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会经历第六次大规模灭绝。
(三)自主阅读,具体品析。
1、研读文章2—5段,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①雨林的减少,会导致动物无法生存,文中举了一个什么例子?这种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叫什么?
明确:文中第2段列举了大猩猩的例子,橙色皮毛的猩猩过去在亚洲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但由于其栖息地遭到极大破坏,这种在树上生活的唯一的一种大猩猩生活空间越来越狭窄。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