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文本解读——《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4/3/23 20:25:2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370字。

  重视文本解读--《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初中授课者:太原市教科研中心宋晓民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目标:
  借助于对文章的分析和描写景物,真正体会这篇文言短文简洁、蕴蓄的美。
  教学程序:
  一、导入
  这篇文章其实我们已经学习过了,但老师还想和大家再次地走进这篇课文,再次感受它的魅力。
  请大家一起背诵这篇只有84字的短文。
  二、在第一次的文章学习中,你都收获了些什么呢?
  可能有:苏轼,背诵,字词,写景句,闲人等。
  总结:我们知道本文是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在这篇非常简短的文章中,苏轼描摹了月夜美丽的景色,抒发了独特的情怀。
  三、今天重读文章的目标有两个:
  1.苏轼是带着怎样的心态漫步承天寺的?
  2.苏轼究竟感受到了怎样的景色?
  关于苏轼的心态:
  理解作者的心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走进文本,进行精心的研读,一种是了解写作的背景。
  1.首先走进文本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入”字如朋友相约,“欣然”作者童真的情趣。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月色如此美好,作者不愿独享,正是一份洒脱而悠闲的心态。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月夜访友,兴致未尽,越发情趣盎然。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漫步庭中,月光如水,树影婆娑。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自然是美妙的,然而还要等待着人的欣赏,这里有一份自得,也有一份忧伤——不是来自于贬谪,而是来自于为美好自然却无人欣赏的惋惜。
  2.了解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1:苏轼年谱
  写作背景2:林语堂《苏东坡传》
  苏东坡现在过的是神仙般生活。黄州也许是狭小肮脏的小镇,但是无限的闲暇、美好的风景、诗人敏感的想象、对月夜的倾心、对美酒的迷恋——使诗人的日子美满舒服了……他开始享受每一个日子给他的快乐。
  总结:闲雅、闲适、悠闲、安闲
  关于文章描写的景色:
  1.这里有两幅画,前者是细致的工笔描绘,山川人物,笔笔着力,栩栩如生;
  后者是简约的大笔勾勒,粗犷的线条,却描摹出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情景。连眼睛都省略的人物描绘,却让我们眼前浮现出一家人其乐融融,春风和煦、杨柳依依的想象。它们带给我们不同的美感享受。“承天寺”之美如同后面一幅画,就在于给了同学们充分的想象空间。
  2.理解作者所感受到的景色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走进文本,进行精心的研读,一种是融入自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