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导学案3
- 资源简介:
约4590个字。
襄阳市第十二中学八年级语文学科课堂设计活页
年月日星期:备课组长签字:蹲点领导签字:编号:班级:小组:姓名:
教师复备栏
重难点预测:
1、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
3、体会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一、导学。
从吴均的一首小诗《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入手,简介作者及风格。
2、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学。
1、个人独学及检测。在自学时所有学生必须完成基础题,但应鼓励B级学生学生思考解答合作探究内容和鼓励A级学生尝试拓展训练。
三、互学。
1、小组合作对学及群学。小组长组织完成对学和群学。并明确本组重点展示内容。
2、组内小展示。提出质疑问题。教师再次巡查,了解各小组疑难问题。展示时注意方法与规律的总结。
3、班级大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导学案,说出自己的看法。其他小组点评补充。
合作探究
四、评学。
自我检测,完善巩固。
课题:与朱元思书
课型:新授课第1 课时设计人:桂颖
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3、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
4、背诵课文。
【自学导航•感知文本】(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相信你一定行!)
一、知识链接
(1)吴均(469~520年),字叔庠(xiánɡ),吴兴故鄣(今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人。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好学有俊才。诗文自成一家,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诗中常借自然景物以排解苦闷抑郁之情。
(2)写作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
(3)骈体文: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