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中国石拱桥
茅以升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难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2、学习有关说明的知识,初步学会分析一般说明性文字。
3、学习用代表性的例子说明同一类事物特征的方法。
4、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5、认识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课堂设想:
这是一篇由桥梁专家写的介绍石拱桥知识的说明文,文章的特色是突出说明事物的特点和语言的准确性。教学的重点是把握石拱桥的特点和理清说明的顺序。由于文章写得条理清楚,通俗易懂,读起来难度不大,所以教法的定位不要放在条分缕析、井然有序“讲”字上,而以指导阅读、适时点拨为好。可借助课文标题,按照“石拱桥——中国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即赵州桥、卢沟桥)——中国石拱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中国石拱桥在新中国建立后的发展”进行导读指引,让学生循此而自行理解、分析、总结。在同学们初步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之后,老师可以适当介绍一些说明文知识(顺序、方法、语言等),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深入学习。
学习准备:运用工具书弄懂生字词,阅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划分段落层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同学们,暑假里旅游了吗,或者以前旅游过吗?能不能说说在旅游的过程中都看了一些什么?
是呀,旅游能增长知识。你们所说的拙政园、颐和园等地方都是些建筑园林、名胜古迹,它们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实物记录,体现了人民大众的智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正好,我们下面要学习的这个单元所选课文基本上都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而且在这一单元我们会接触到一种新的文体――说明文
一、图片欣赏,解说引读。
学生欣赏造型、风格各异的石拱桥图片(其中含赵州桥、卢沟桥)
教师解说:石拱桥是我国传统桥梁的基本形式之一,同学们从画面上看到的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呢?其实这些石拱桥,仅仅是我国千万座石拱桥中的代表罢了。几千年来,石拱桥遍布祖国江河大地,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发达而长足发展,它们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为祖国赢得荣誉。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写的《中国石拱桥》。(板书课题及作者)
作者简介:茅以升(1895-1989),桥梁专家。三十年代曾成功地设计建造了有名的
钱塘江大桥,五十年代又参加设计了规模更大的武汉长江大桥。晚年,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他为中国的桥梁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图片欣赏、教师解说既可使学生对石拱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又对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样的基础上,再结合自己平日所见的印象较深的一座桥,说说它有什么特点。然后导入新课,看看桥梁专家是怎样介绍石拱桥的。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快地融入课文,对石拱桥有一个新的理性认识。)
二、课文阅读,宏观把握。
我们听过或见过木桥、浮桥、铁索桥,石拱桥与它们相比,一定有它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