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枣核》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枣核》
【教学重点】
1.理解海外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认识这种感情是人类的一种崇高情感。2.借助于上下文推断词语的意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由《我的中国心》导入。
教师:上一学期我们一起学习了《歌词三首》,其中有一首《我的中国心》,大家还记得吗?这首歌很多同学应该都会唱的,会唱的同学一起来试试啊(全班齐唱)
这首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明确:(学生回答后强调)这首诗表达的是思念祖国、思念家乡的感情。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很久,又很远,时间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会磨灭他的这种思乡之情吗?——这,就是萧乾先生在《枣核》里所要告诉我们的。(板书:课题,作者)
二、熟悉课文,认字识词。
1.教师:请同学朗读这篇课文。
2.教师:正音(学生回答)
三、理清课文线索、结构。
1.教师:课文的题目是《枣核》,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 [学生再默读课文后回答]
明确:课文中有三处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这三处分别是:第一段,带枣核;第三段、托(枣核)在掌心;第七段,种枣树。[板书:带枣核、托在掌心、种枣树] 由此可见,“枣核”是这篇文章的线索
围绕枣核,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索枣核、得枣核、话枣核、议枣核)
四、分析思乡的心理活动。
1.教师: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他想做什么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