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案68
- 资源简介:
约2420个字。
背影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文章基础的生字生词。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人生的启示。
3、学习文章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特点。
4、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理解语文与家庭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文章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特点。
2、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理解语文与家庭生活的关系。
教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请大家谈谈对父母印象最深刻的画面。
的确,对于亲人,我们有难以割舍的情感,马致远的“断肠人在天涯”,道尽了对情人的浓浓牵挂;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更是讴歌母爱的经典。
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篇讴歌父爱的经典作品——朱自清的《背影》。
二、 作者及背景简介
1、 朱自清
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2、 背景
1916年,朱自清考上北大预科班,1917年暑假,提前一年考入哲学系。这年冬天,祖母在扬州病逝,父亲办完丧事后,为了谋生,又匆匆前往南京谋职,朱自清也要回北京大学读书,因而同行至南京,本文就是记叙他们在浦口车站分别的情景。
三、 整体感知
1、 字词正音
差使(chāi)交缷(xiè)狼藉(jí)簌簌(sù)妥帖(tuǒ)踌躇(chóuchú)
拭泪(shì)琐屑(xiè)蹒跚(pánshān)举箸提笔(zhù)颓唐(tuí)
2、 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四、 合作探究
师:平凡无奇的散文精品,篇幅不过一千五百字,写的是父亲送儿子上车,为儿子买水果这样一件普通的事,用的是平凡的语言,但读来却是那至亲至爱的深情。
1、 文章题目是背影,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文章写到了几次背影?给你感触最深的是那一次?
明确:①思念父亲——点出背影
(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浓的感情氛围笼罩全文,从而引发需啊年,驱使读者集中注意力探寻这个背影的意义。)
②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作者对父亲的背影做了详细的描绘,这是本文重点,突出表现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深情,写得非常感人,催人泪下。)
③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浓浓的离别之情油然而生,这一次对背影逝去的追忆,包含了“我”无尽的牵挂,再次突出了父爱的难舍难分。)
④别后怀念——再忆背影
(呼应开头,父亲的背影像一尊雕像似的矗立起来,完成了形象的定格,永存在读者心中。)
2、 讨论:四次背影,第三次和第一次前后呼应,凝结了哪些情感?
明确:凝结了慈父孝子情感
①父亲对儿子:疼爱、关心
②儿子对父亲:感激、思念、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