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6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9/20 21:18:0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7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320字。  
《短文两篇》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感情。 
  3.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 
  4.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3.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德育目标 
  1.学习《答谢中书书》,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答谢中书书》画面布局的巧妙。 
  2.《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也许你忙碌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的一刹那,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天的晴明,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健壮……无不让你心动神摇。今天我们学习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让我们一同去欣赏!
  二、介绍课题、作者
  本文虽短,但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答/谢中书/书”——写给谢中书的信。注意断句。明确两个“书”的含义。第二个“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含有审美意味的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三、整体感知,欣赏美点
  1、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老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视频,帮助学生规范字音和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3)学生大声朗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
  (4)学生对照注释,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并划出疑难词句,全班解决。
  2、欣赏美点:
  (1)老师引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陶弘景也描绘了一幅这样清丽的山水画,他描写了那些山川美景呢?又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反复阅读课文,用下列句式说话:
  “我从文中              句中,读出了         之美,作者写出了它            的特点。”
  ①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②“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写出了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石壁耸立两岸,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自然美不胜收。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