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00个字。
深入研读文本,品味无言真爱
——《背影》教学设计
南京五十中 严冰
【教学设想】:《背影》是描写父爱的经典散文名篇,但如果仅仅满足于引导学生透过背影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这一层面的话,那么,我们就错失了朱自清先生的文章质朴中含真情,平淡中见神奇的妙处了,也就距离作品的本真,愈行愈远;也就失去了语文课堂的真意。因此,教学《背影》,用不着去探求它的意境之类,有效教学的关键就在于深入研读文本,抓住内容的真实和感情的真切,就能深入了解本文的好处。一个“真”字,是把握全篇的一把钥匙。
【教学目标】
①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博大、深刻、永恒的父子情;
②通过对重点词句、段落的赏析,感受文章深挚的情感,理解主旨;
③学习文章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④体会简洁、朴实、感人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如何通过重点段落的赏析,让学生感受文章浓郁的深情。
【教学难点】:体味朴实无华的语言文字中所蕴涵的深厚情感。
一、导入:
古人云:大音无声,大爱无言。最美的声音就是没有声音,最深沉的爱,也无需借助言语来表达,只是体现在无言的行动中,然而,习惯于被爱包围的人,是否能感受到这份无言的爱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现代散文名家朱自清先生的记实散文《背影》,去聆听在他们父子两代人之间所发生的故事,感受在平淡拙扑中所流露出的至爱真情。
说起“背影”,我想起以前读过诗人汪国真的一首诗:“背影总是很简单,简单,是一种风景 ;背影总是很含蓄,含蓄是一种魅力;背影总是很孤零,孤零更让人记得清”
朱自清先生在与父亲不相见的两年多时间里,最不能忘记的就是父亲的背影。为什么就是一个简单的背影,却能永远地镌刻在作者的心版上呢?这背影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
二、老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学生自由诵读精彩段落
听完老师的朗读,你觉得哪幅画面最打动你?找到后,再自由大声地诵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