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1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鲁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1/23 18:32:51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02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840字。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ytlv 
教材分析: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这首词有着极其丰富深广的意蕴,它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孤高旷达的境界氛围,在月的阴明圆缺当中阐明人生哲理,贯穿着对于自然、宇宙、人生的深刻而独到的思索,具有令人回味无穷的永恒魅力。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对于词并不陌生,对于诗词的积累有一定的基础,他们喜欢读诗词,但由于年龄及生活面的局限性,又使他们对词的意境、如何鉴赏难于把握。因此,教会学生如何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脉搏,如何读词、鉴赏词应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立目标如下: 
1、知识和能力目标:诵读诗词,体味词的意境。 
2、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掌握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作者豁达乐观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诵读诗词,体味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讨论法、点拨法、师生互动。 
教学资源:有关月亮的诗词,苏轼的有关常识。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多媒体) 
同学们请欣赏一组图片,这组图片与什么有关呢?(月亮)在自然景物里,月亮是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她容易激发人的艺术联想和想象,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以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课前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谁起来交流一下有关月亮的诗句——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由海上升起的明月想到了远在天涯的亲人,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遥望一轮明月,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写得很平实。真实的情感往往不需要任何的粉饰。 
3:“星汉灿烂,若出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里。”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沧海的壮美,表现了曹操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写得气势宏大,气魄雄伟。 
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以月下登楼所见表达了词人亡国的忧愁和对故国的思念。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明蝉。 
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同学们搜集了这么多诗句,看来是下了一番功夫,长此坚持,相信你们的文学底蕴一定会很深厚的。在众多的咏月词中,有一首历来有“中秋词之绝唱”的美誉,那就是苏轼的《水调歌头》。(多媒体)正如清代评论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所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多媒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这首著名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 
二、交流沟通,简介作者(多媒体) 
哪位同学先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苏轼的情况? 
学过苏东坡的《浣溪沙》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并精通琴棋书画,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被世人称为“三苏”,同列唐宋八大家。 
苏轼所处的是一个新旧势力此起彼长斗争激烈的年代,苏轼的处境十分尴尬。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同时又不同意司马光对新法的全盘否定,因此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屡遭贬谪,仕途坎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