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3
- 资源简介:
约3270字。
九年级初中语文下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教学内容解析
本堂课教学内容为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领悟古代诗文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感悟作品的积极精神,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在教学中,要把握作品的创作背景、体裁特点。要坚持诵读教学,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熟悉课文,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理解词意,体会情感,明确诗人梦境与现实的冲突,感悟悲凉的心境。
2.体会词中的“壮”,感受特有的浓厚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学诗词、解诗意,理解诗人的情怀,体悟诗人的抱负。
教学难点:准确区分梦境与现实,感悟悲凉的心境与与无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朗诵音频、配乐《十面埋伏》
教学方法:
品读法、点拨鉴赏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辛弃疾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词人,人称“文人当中最能打的,武将当中最能写的,写诗作词是副业,上阵杀敌是主业”。但就是这样一位“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抗金英雄,却称自己为江南游子,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之心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或许我们能从本词中破解作者的心声密码。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词意。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初读明内容
1. 请大家自读三遍。等一下我们请同学来读一读,要求是“文从字顺,字正腔圆”。
2. 指名2人朗读:点评。关注学生字的读音、句子的停顿、词语语意的完整性。
注意字形及字音:挑、塞;弦、麾、炙
预设:假如学生对句子的朗读有分歧,就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呢?你的停顿的依据是什么。
关注词语语意的完整性,看看课下注释。
注意停顿:师: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慢且低沉)。
生:八百里/分/麾下炙,(昂扬)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急促)了却~/君王/天~下~事,(缓)赢得/生前/身~后~名。
师:可怜/白发生(慢,悲戚)!
生:可怜/白发生!
3. 学生朗读这首词
教师点评。
过度:读不到位,一是没吃透词的基本意思;二是不了解词的写作背景;三是没理解词的主题和作者的感情,指到学生根据掌握的字词意思疏通词的基本大意。
课件适时出示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