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教学设计35
- 资源简介:
约3610字。
《海燕》教学设计
【说教材】
《海燕》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名篇,自问世以来,它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部编版语文教材将其编排在九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诗歌单元,本单元的目标在于阅读这些作品,领略作者的情思,触摸时代的脉搏,从而受到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海燕》是一首意蕴丰富、音韵铿锵、写法典范的散文诗,无疑是对学生进行朗读培训、写作指导、审美教育和思想启迪的好教材。
【说学情】
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过两首散文诗(泰戈尔《金色花》、冰心《荷叶•母亲》),对散文诗“散文其形,诗意其质”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感知诗歌的韵律、文中塑造的形象和作者的情感,对意象和象征手法的运用也有一定的积累。
但对于像本文这样意蕴深厚的散文诗,学习时则容易出现“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多读多思,重视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多层面、多角度地去探究本文的内涵。
【说目标】
根据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及本文的特点,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朗读课文,感知海燕的形象和课文的情感,读出情感和气势,提高朗读散文诗的能力。
2.分析海燕的形象,学习对比、象征等写作手法的运用;
3.品味课文的语言,注意用词的准确与精炼。
4.学习海燕的战斗精神,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根据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结合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海燕艺术形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本文典型的写作技巧。
2.难点:象征手法的运用,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说方法】
1.教法:情景导入法、诵读指导法、点拨引导法、拓展延伸法
2.学法:情景体验法、诵读入境法、勾画圈点法、合作探究法、发散联想法
【说过程】
本课拟用2课时完成教学内容,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情景导入,走近海燕
(播放幻灯片,展示海燕图片)同学们在大屏幕上看到的这种海鸟叫海燕,它有大海赋予的坚硬的翅膀和不屈的灵魂,它经常在暴风雨来临之前的海面上勇敢地搏击风浪,笑傲长空。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海燕》这篇充满激情的散文诗,去感受高尔基带给我们的生命的最强音。
二、整体感知,初识海燕
1.听读音频
播放朗读音频,要求学生认真听读,在听读中勾画出文中的生字词,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
(1)学生先自我尝试给生字词正音,教师再订正明确。
苍茫(cāng máng) 高傲(ào) 海鸥(ōu) 呻吟(shēn yín)
飞窜(cuàn) 蠢笨(chǔn bèn) 翡翠(fěi cuì) 熄灭(xī miè)
蜿蜒(wān yán) 深渊(yuān) 轰隆隆(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