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6070字。
试卷类型:A
高一年级考试
语文试题
2023.07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同样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青年在跟党为现代化奋斗的进程中,高举精神之旗,擎立精神之柱,对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体制高度自信,自身的心理世界不断得到重塑,历史主动精神不断得到增强。
同时,作为一种可持续、长周期的精神建构过程,青年的精神现代化将伴随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全过程。青年是社会活动的实践主体,必须具备与现代化标准相适应的精神状态,其文化心态、思想境界、思维方式、道德水平、心理特征等将直接影响现代化效果。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论及教育的部分提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论及青年的部分明确提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这些主要是从精神层面提出对青年的要求,即:青年不光要在知识上有“智”能,更要在精神上有“志”气。立足精神维度抓好“战略性工作”,可从正反两个维度把握。
从正面来说,要以战略思维抓好青年精神世界建设。精神力量对物质生存方式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一方面,“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同时推进,主观世界的改造从来都比客观世界的改造更为复杂、更加艰难、更具不确定性,因此精神世界的现代化是一个更长时间、更有挑战的嬗变转化过程。要持续推进青年精神世界的现代化建设既要不断实现精神生产的“提质增效”,也要考虑精神生活的“多维需要”,更加注重青年的理想信念、道德品格、人文精神、价值观念等软实力建设,涵养中国青年的现代化精神品格。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并非一个稳固的、平坦的、直线的发展过程,而是充满着风险与挑战的波折式进程。没有强大的信仰力量和精神支撑把中国人民拧成一股绳,现代化的蓝图很难绘就。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同风险挑战作斗争,既是物质的角力,更是精神的对垒。这一过程必须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
从反面来说,要以底线思维重视青年精神世界面临的“现代性难题”。“以资本为中心”的西方式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精神之殇不断警醒后发的现代化国家,我国在追赶世界的进程中也一度出现过信仰缺失、道德滑坡、诚信危机、精神物化等不协调现象,这些扭曲、消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难免会对青年产生负面影响。“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加自信自强、富于思辨精神,同时也面临各种社会思潮的现实影响,不可避免会在理想和现实、主义和问题、利已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等方面遇到思想困惑。”从中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年事件来看,青年阶段是人生中可变性最强的时期,数量巨大的青年群体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一个充满希望、充满矛盾、充满变数的群体,他们既具有成长性,也处于不断分化、不断裂变之中,既可以转变为现代化进程中的有用资源和积极动力,也可能是破坏社会稳定甚至打乱、阻断现代化进程的未知因素。精神塑造具有无形性、长远性、复杂性的特征,未来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尤其要注意“青年”这一因变量,应当从战略层面考量锻造青年更为主动、更为强大、更为丰富的精神世界,让青年这个重要变量转化为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大增量。
(摘编自谭杰《以青年的软实力增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
材料二:
当代青年是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主力军。中国共产党百年执政经验昭示着青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优势。一方面,现代化话语体系是一个不断追求创新进步的过程。青年群体是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的有为群体;青年人个性鲜明,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青年的历史主动精神增强,对中国式现代化体制高度自信,这是在跟党为现代化奋斗的进程中形成的。
B. 因为精神世界的现代化过程时间更长、更有挑战,所以主观世界的改造比客观世界的改造更具有不确定性。
C. 青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执政的最大优势,这是中国共产党根据百年执政经验得出的结论。
D. 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具有明显的中国地域特色,构建现代化话语体系,就必须内涵中国文化、立足于中国地域。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青年的精神现代化是一种可持续、长周期的精神建构过程,会伴随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全过程。
B. 青年是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动力,与实现青年精神生产的“提质增效”相比,青年的精神生活需要更重要。
C. 政府力量和非政府力量主导我国现代化话语体系生成,政府力量是现代化话语的主要生产者和传播者。
D. 普通大众在现代化话语创制方面的声音微小,影响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内容的丰富性和受众的广泛性。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以青年的软实力增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观点的一项是
A. 置身“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青年呼吁“睁眼看世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投身“维新变法”。
B. 广大青年响应党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建设号召,喊出“把青春奉献给祖国”的口号,参加青年垦荒队。
C. 中国青年成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2014年以来新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中,大学生创业者超过五百万。
D. 截至2021年底,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中,年龄在十四岁至三十五岁的注册志愿者已超过九千万。
4. 为什么说“青年是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生力军”?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5. 如果你要准备一场以“中国式现代化与青年的内在关系”为主题的演讲,请根据两则材料,提取主要信息,列一个演讲提纲。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
B.因果颠倒。材料一第三段“主观世界的改造从来都比客观世界的改造更为复杂、更加艰难、更具不确定性,因此精神世界的现代化是一个更长时间、更有挑战的嬗变转化过程”。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红楼梦》节选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又到探春院内。谁知早有人报与探春了。探春也就猜着必有原故,所以引出这等丑态来,遂命众丫鬟乘烛开门而待。
一时众人来了,探春故问何事。凤姐笑道:“因丢了一件东西,连日访察不出人来,恐怕旁人赖这些女孩子们,所以越性大家搜一搜,使人去疑,倒是洗净他们的好法子。”探春冷笑道:“①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