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索》教学设计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3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5/17 18:13:1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530字。

  《溜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溜索》是阿城《遍地风流》中的一篇小说,是部编本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该单元要求“在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对作品的内容、主题有自己的看法,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学会欣赏小说语言,了解小说多样化的风格”,本单元还有小说《孔乙己》、《变色龙》,与前两篇课文相比,《溜索》在情节的跌宕起伏和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上相对较弱,但其语言却别具一格。因此,本篇文章需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品析语言特色来理解小说的人物、环境特点,了解小说多样化的风格。此外,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应在教学中注重阅读方法的训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阅读经验,有能力根据旁批、阅读提示等助读材料初步理解课文,但他们往往容易陷入一些语文阅读的误区,如:脱离语言而进行抽象地分析概括,浮光掠影而惰于深入思考,依赖权威而无独立见解等等。因此,教师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措施,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同时,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心理上最为突出的特点是“独立性与依懒性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希望独立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一方面又受困于有限的经验和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们一步步地深入文本,提升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思路脉络与主要内容,体会小说的社会意义。
  2、通过品析语言,理解并概括出小说人物、环境特点。
  3、理解文中对比、烘托等手法的运用并体会其艺术效果。
  4、学习利用批注、图表等方法研读文学作品,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学重点
  1、理解并体会小说的语言特点,学习小说对比、烘托等手法的运用。
  2、学习利用批注、图表归纳等方法辅助阅读。
  五、教学难点
  1、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并能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六、教学方法
  批注法、图表归纳法、点拨指导法、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玩过过山车吗?谁能谈谈你们玩过山车前、中、后的心情?(学生自由发言)
  云南的怒江大峡谷,是世界三大峡谷之一,东面是碧罗雪山,西面是高黎贡山,谷底是奔腾不息的江水,由于江水太过汹涌,船只根本无法渡过,因此“溜索”成为了横渡大峡谷唯一的交通工具。其间的惊险与刺激,想必大家已经能从课文插图中感受一二,但若要你真的去过“溜索桥”,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我们一起随着作者阿城的脚步,亲身感受一下吧!
  (二)整体感知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