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教案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2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4/20 17:23:5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930字。

  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13.2 不求甚解 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
  2、学习针对对方认识过程的逻辑错误展开反驳的方法。
  3、学习并掌握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
  4、讨论交流阅读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
  2、学习针对对方认识过程的逻辑错误展开反驳的方法。
  3、学习并掌握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针对对方认识过程的逻辑错误展开反驳的方法。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天天长大了。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读书吗?读书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悟?
  资料助读:
  1、“不求甚解”的出处。
  “不求甚解”出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意思是说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
  作者以此为题,意在揭示陶渊明“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纠正当时人们的错误看法。
  2、作者简介。
  马南邨(1912—1966),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原名邓拓,福建闽侯人。建国后历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主要著作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等,并与吴晗、廖沫沙合写《三家村札记》,1944年主持编辑了第一部《毛泽东选集》。
  3、写作背景
  《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20世纪60年代初,马南邨应《北京晚报》之约,撰写《燕山夜话》专栏杂文。这个专栏的杂文从读书治学、科学研究、生产活动等方面为我们总结和介绍了一些可以借鉴的历史经验,还对现实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和错误的思想方法、工作作风提出了批评,对青年的学习给予指导。在一篇篇短小精悍、妙趣横生的文字里,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哲理,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对当时的杂文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就是马南邨针对有些人对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曲解而写的一篇驳论文。
  4、文体知识——立论和驳论
  立论和驳论是议论文的两种论证方式。
  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并用充足的有说服力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论点,是立论。立论包括确立论点——组织论据——推理证明三个步骤。
  反之,证明对方观点错误,从而确立自己的观点,是驳论。驳论则包括辨析错误——展开批驳——确立论点三个步骤。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