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10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邹忌讽齐王纳谏<br>
深圳市荔香中学 王芳若<br>
<br>
教学设想:<br>
<br>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大难题。面对新的实验教材,我试图寻找一条新路,让学生感兴趣,从而能与老师一同去了解、欣赏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我总是力求根据课文特点,把课上得轻松活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他们也能像学习现代文一样,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如地学习文言文。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克服以往单调乏味的翻译和被动的记忆所带来的消极影响。《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以对话为主,而且故事性极强的文言文。本文篇幅短小,思路明晰,推理过程有较强的逻辑性,文字也较浅显,学生借助课文注解和已有的文言文知识,完全可以自行翻译。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邹忌的讽谏艺术,在最短的时间内熟读成诵。因此,我设计了一条明晰的教学思路:朗读、编写课本剧、表演,以达到以读代讲、以编代译、以演代练的效果。<br>
<br>
教学目的:<br>
1. 体会古代志土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肯听臣民意见,认真纳谏的大度胸怀。<br>
2. 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br>
<br>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编剧、表演,理解邹忌讽谏的思路和技巧。<br>
<br>
教学课时 :三课时。<br>
<br>
教学步骤:<br>
课前准备:1. 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br>
2.搜集资料,了解邹忌及齐王其人。<br>
第一课时<br>
一、导入<br>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某臣策士周旋其间, 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智。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br>
二、解题<br>
1.思考:文题有几层意思?讲解“讽谏”。<br>
明确: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讽: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劝说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办法。<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