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憎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雪白的墙》学案2
- 资源简介:
约5040字。
【略读】 《老马》《憎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雪白的墙》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诗的内容。
2.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经历理解诗中的意象。
3.探究诗的艺术手法。
课前预习
(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
1.走近作者
(1)臧克家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从小喜爱古典诗词,18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对农民的悲惨处境有较多的了解。这段农村生活成为他以后创作的深厚基础。1923年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开始写诗。1926年秋参加北伐,大革命失败后逃亡外地。1930年至1934年,入山东大学学习,在新诗创作上得到了闻一多的鼓励和帮助。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大多取材于农村生活,对农民的悲惨命运寄予了无限的同情,艺术上具有朴实、严谨、含蓄、凝练的特色,受到茅盾、闻一多等人的好评。茅盾曾断言:“在目前青年诗人中,《烙印》的作者也许是最优秀中间的一个了。”《老马》即选自此诗集。抗战前,诗人还有《罪恶的黑水》《自己的写照》等诗集。抗战期间,出版了《从军行》《泥土的歌》等诗集。抗战后又有政治讽刺诗《宝贝》《生命的零度》《冬天》等诗集。
(2)绿原
绿原,1922年生,原名刘仁甫,湖北黄陂人。父母早丧,1938年流亡重庆求学。1941年开始发表诗作。同年进复旦大学外国文学系学习,编《诗垦地》。在胡风主编的《希望》上发表诗歌,成为著名的“七月派”诗人。
1942年绿原出版的第一本诗集《童话》。1944年逃离重庆,先后在川北、武汉等地教英语。1948年间在上海出版诗集《又一个起点》《集合》。后任《长江日报》社文艺组组长。1953年调中共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任组长。1954年出版诗集《从一九四九算起》。1955年因胡风案受牵连,被禁七年,其间自修德语。1962年恢复工作,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德语文学编译。1969年下放湖北咸宁干校。1974年调国家出版局版本图书馆编译组。1977年调人民文学出版社,负责德文翻译。1980年正式平反。1983年至1985年,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主持外国文学作品编辑出版工作。他在遭受命运打击以后仍然顽强地坚持诗歌创作,历史风云和德国论著的研读迫使他冷静思考,也使他后期的诗作带上了强烈的思辨色彩,凝练而深沉。代表作有《又一个哥伦布》《重读〈圣经〉》等。复出后的诗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生的体验,对历史的反思。出版的诗集有《人之诗》《人之诗序编》《另一只歌》等,其中《另一只歌》获全国第三届新诗诗集奖。德文译著主要有《黑格尔小传》《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人物》《现代美学析疑》《叔本华论选》等。
(3)食指
食指,1948年出生于山东,母亲在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