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合集1(27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10/11 11:34:1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7
  • 下载点数: 1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7份。

  《长恨歌》教学导案
  课题 《长恨歌》 白居易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⑴了解李杨的爱情悲剧,熟读成诵《长恨歌》。
  ⑵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⑶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 ⑴理解本诗情、事、景互相交融的艺术手法。
  ⑵理解本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诗歌中的人与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
  ⑵感受事故诗歌宛转动人,缠绵悱恻的艺术魅力。
  重点
  难点 1、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2、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学习
  方法 1、熟读成诵,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2、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课型 新授课 学时 3 教具 电脑
  第一课时
  学习
  要点 1、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其创作成就
  2、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学习
  过程 教 学 内 容 个性补 充
  导
  入
  新
  课
  一、导语设计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升《长生殿》等。自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作
  者
  简
  介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十一岁就离家避难,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道路有重大的作用。
  白居易二十九岁一举成进士,四十四岁之前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因此这一时期的作品以“讽喻诗”为主,如《新乐府》 《 秦中吟》,三十五岁 写《长恨歌 》 。815年因造谣中伤被贬为江州司马。从此过上了“独善其身”的生活,“感伤诗”代替了“讽喻诗”,如《 琵琶行》 。另着有《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最大的艺术成就是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就是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他提出了一种写作准则:“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现实主义的高潮。
  写作
  背景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日与友人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偶然间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这段悲剧故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事。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但在读者心中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
  ……
  《拟行路难》导案
  【导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诗歌的内容。
  2、 能力目标: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理解文中大副渲染愁绪的用意
  3、 情感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导学重点】
  1、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把握文中对比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导学难点】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导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导学过程】
  导学
  流程 教   师   活   动 个 性
  补 充
  评
  价
  导
  入 沈德潜说,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古诗源》卷十一)。
  前人评价 ◎明远《行路难》,壮丽豪放,若决江河,诗中不可比拟,大似贾谊《过秦论》。
  ◎明远长句,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在当时不可无一,不能有二。
  老杜评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俊逸:豪放飘逸】
  1、理解标题
  “行路难”字面意思是什么?《行路难》又是什么?诗歌可能表达什么主旨?
  道路难行。    汉乐府诗歌。    抒人世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之情。
  2、解读文辞:诗句大意是什么?
  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比喻人生际遇不同).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 歌唱声因举杯饮酒俞益悲愁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3、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明确:愁
  作者“愁”的原因是什么?行路难    明确:命
  4、找出诗中表达“愁”的意象     明确:酒、歌
  5、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认命——不认命——认命
  ︱                      ︱
  抨击        悲愤       无奈
  6、诗歌塑造了谁的形象?诗人自我(抒情主人公)
  二、问题探究。
  细读诗句,说说这个人有哪些特点?
  ① 第一二句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特点?
  作者以“水”喻人,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
  ……
  2020届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之
  《 项 脊 轩 志 》 导学案
  1、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2、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生活细节抒写感情的技巧。
  采用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的主动性,然后掌握归纳积累的学习方法,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1、体会作者在日常生活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浓浓亲情,感受亲情,理解作者对家道。
  2、体会作者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章脉络。
  4、、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氛围。
  1、诵读法。2、学生自主学习法。3、讲授法。
  多媒体课件PPT“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多媒体课件PPT
  三课时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导学要点:
  1、文学作品介绍;
  2、熟读课文,理清结构;
  3、讲解第一段。
  导入:利用课前播放水木年华的歌曲《老屋》。
  同学们,每当看到一些老屋,看着那些斑驳的痕迹,你会怎么想?其实,每一个地方,它的存在都拥有自己的故事。刚才歌曲《老屋》向我们诉说的是生活在现代老屋中的故事。它以老屋作为载体,承载着一段刻骨铭心爱情。今天,我们就穿越时空的隧道,到古代探访另外一间老屋,探究这座老屋承载的一段异样的情感。 学生课前听《歌曲》,进入情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