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份。
《长恨歌》教学导案
课题 《长恨歌》 白居易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⑴了解李杨的爱情悲剧,熟读成诵《长恨歌》。
⑵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⑶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 ⑴理解本诗情、事、景互相交融的艺术手法。
⑵理解本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诗歌中的人与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
⑵感受事故诗歌宛转动人,缠绵悱恻的艺术魅力。
重点
难点 1、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2、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学习
方法 1、熟读成诵,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2、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课型 新授课 学时 3 教具 电脑
第一课时
学习
要点 1、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其创作成就
2、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学习
过程 教 学 内 容 个性补 充
导
入
新
课
一、导语设计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升《长生殿》等。自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作
者
简
介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十一岁就离家避难,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道路有重大的作用。
白居易二十九岁一举成进士,四十四岁之前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因此这一时期的作品以“讽喻诗”为主,如《新乐府》 《 秦中吟》,三十五岁 写《长恨歌 》 。815年因造谣中伤被贬为江州司马。从此过上了“独善其身”的生活,“感伤诗”代替了“讽喻诗”,如《 琵琶行》 。另着有《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最大的艺术成就是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就是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他提出了一种写作准则:“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现实主义的高潮。
写作
背景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日与友人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游览,偶然间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这段悲剧故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事。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但在读者心中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
……
《拟行路难》导案
【导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诗歌的内容。
2、 能力目标: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理解文中大副渲染愁绪的用意
3、 情感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导学重点】
1、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把握文中对比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导学难点】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导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导学过程】
导学
流程 教 师 活 动 个 性
补 充
评
价
导
入 沈德潜说,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古诗源》卷十一)。
前人评价 ◎明远《行路难》,壮丽豪放,若决江河,诗中不可比拟,大似贾谊《过秦论》。
◎明远长句,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在当时不可无一,不能有二。
老杜评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俊逸:豪放飘逸】
1、理解标题
“行路难”字面意思是什么?《行路难》又是什么?诗歌可能表达什么主旨?
道路难行。 汉乐府诗歌。 抒人世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之情。
2、解读文辞:诗句大意是什么?
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比喻人生际遇不同).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 歌唱声因举杯饮酒俞益悲愁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3、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明确:愁
作者“愁”的原因是什么?行路难 明确:命
4、找出诗中表达“愁”的意象 明确:酒、歌
5、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认命——不认命——认命
︱ ︱
抨击 悲愤 无奈
6、诗歌塑造了谁的形象?诗人自我(抒情主人公)
二、问题探究。
细读诗句,说说这个人有哪些特点?
① 第一二句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特点?
作者以“水”喻人,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
……
2020届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之
《 项 脊 轩 志 》 导学案
1、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2、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生活细节抒写感情的技巧。
采用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的主动性,然后掌握归纳积累的学习方法,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1、体会作者在日常生活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浓浓亲情,感受亲情,理解作者对家道。
2、体会作者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章脉络。
4、、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氛围。
1、诵读法。2、学生自主学习法。3、讲授法。
多媒体课件PPT“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多媒体课件PPT
三课时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导学要点:
1、文学作品介绍;
2、熟读课文,理清结构;
3、讲解第一段。
导入:利用课前播放水木年华的歌曲《老屋》。
同学们,每当看到一些老屋,看着那些斑驳的痕迹,你会怎么想?其实,每一个地方,它的存在都拥有自己的故事。刚才歌曲《老屋》向我们诉说的是生活在现代老屋中的故事。它以老屋作为载体,承载着一段刻骨铭心爱情。今天,我们就穿越时空的隧道,到古代探访另外一间老屋,探究这座老屋承载的一段异样的情感。 学生课前听《歌曲》,进入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