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教案18
- 资源简介:
- 约5560字。 - 《长恨歌》课堂教学方案 
 课题名称[] 长恨歌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李杨的爱情悲剧,熟读成诵《长恨歌》。
 ⑵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⑶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
 ⑴理解本诗情、事、景互相交融的艺术手法。
 ⑵理解本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诗歌中的人与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
 ⑵感受事故诗歌宛转动人,缠绵悱恻的艺术魅力。
 重点目标 了解李杨的爱情悲剧和故事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环境。 难点目标 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导入示标 1、简介古代四大美人
 2、播放范冰冰版电影《长恨歌》宣传片
 (一)、课堂导入
 1、通过李商隐《马嵬》导入,情景导入:有一个爱情故事缠绵悱恻,
 有一则神话传说哀婉动人,有一首叙事长诗回肠荡气。这首长篇叙事诗就是
 2、请学生介绍作者白居易,回顾《琵琶行》中的名句
 3、检查预习,幻灯片显示本课字词,学生齐读,教师适当指正、强调。
 (二)、
 1、知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
 以四十四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一生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前期:二十九岁一举成进士,在仕途上一帆风顺,主要是“兼济天下”。作品以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讽喻诗”为主,如《新乐府》《秦中吟》,三十五岁写《长恨歌》。
 2.后期: 815年因造谣中伤被贬(宰相武元衡),从此过上了“独善其身”的生活。
 另著有《白氏长庆集》(《琵琶行》)
 他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据说,他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闻其名,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及读到这首诗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
 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九书》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
 为君、为臣、为民、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新乐府序》
 最大的艺术成就——倡导新乐府运动
 中唐诗歌流派
 形式:即事名篇,采用乐府诗歌的形式而不沿用古乐府名称
 内容:多反映现实生活,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社会弊端,力求使诗歌起到干预社会、补救时政的作用
 诗人:白居易、元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