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10个字。
《变色龙》
平川中学 韩 冰
教学设想:
1、借助题目做文章,进一步训练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2、抓住主要人物对待狗咬人的事件中,态度“变”与“不变”这一点,指导学生学习如何观察事物的本质的方法。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变色龙”的表面意思和象征意义;
2、 能力目标:通过人物对话来把握人物性格,特别是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
3、 情感目标: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
教学重点:
1. 理解本文的主题:揭示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
2. 人物语言描写和对比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
认知阅读
一、导入:
首先来进行一个比赛,看谁能够尽可能多的说出带有贬义的关于狗的成语和俗语。
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狗改不了吃屎、人模狗样、落水狗、蝇营狗苟、狗急跳墙、狗尾续貂、狗血喷头等。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和狗有关。它的题目是《变色龙》。(出示课题)
二、解题。(出示图片)
变色龙是自然界中一种奇特的动物,它的皮肤的颜色能随着四周的物体的颜色而改变。看到这个题目,有的同学会问:课文与狗有关,题目怎么又叫《变色龙》呢?看来,同学们都很细心。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走进《变色龙》。
三、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杰出的短篇小说大师. 作品有《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
《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1881年俄国亚历山大三世上台后,为强化统治,在强化警察制度的同时,也掩人耳目地搞了些法令。可这些警察往往是唱着遵守法律的高调,而干的却是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勾当。《变色龙》反映的正是这一社会现实。
四、整体感知-------说印象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出示幻灯片)
2.本文的主人公是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小说的主人公是不是“变色龙”?为什么以它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