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塔莎》学案1
- 资源简介:
y 15550z .
小说的艺术可以说是刻画人物的艺术,没有对人物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描写,就无法反映具体、生动的社会图画。本单元选了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的几部分和泰戈尔的《素芭》,旨在通过这两篇小说,让同学们理解人物形象与主题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学习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学会如何去分析人物形象。
从解读故事到理解人物。有什么样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就会有什么样的故事情节。因此,小说欣赏者要在了解故事类型和故事轮廓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人物,理解小说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从品味细节来了解人物。在对每一个情节进行细致品味时,读者可以根据情节中的细节描写,了解细节所体现的人物性格。
欣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及发展变化,关注人物性格的形成与典型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从故事情节、矛盾冲突中全面把握人物性格。
注意小说人物语言个性化的特点。
在阅读中,了解小说塑造人物的各种方法。
6 娜塔莎
◎背诵名句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李商隐《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婉不已的句子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诵读经典
经典: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大学•第一章》)
翻译: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要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
赏析:儒家以“修身”为中心,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一致性,主张由近及远,由己及人。儒家主张以完善自我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达到平定天下的目的。这是数千年来儒者的最高理想。“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积极达观的态度互为补充,几千年来始终影响不衰。
◎作者档案
俄国的思想集大成者——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1828年9月出生在俄国图拉省一个有名望的贵族世家。早年父母先后去世。童年和少年时代受过严格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年进入喀山大学学习,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1847年因不满学校教育,辍学回到家乡雅斯纳亚•波里亚纳。他在自己的庄园里试图改善农民处境,未获成功。1851年随长兄赴高加索,当了一名志愿兵,后又参加了克里米亚战争。托尔斯泰从50年代开始创作。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