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柯》学案1
- 资源简介:
- 约6710字。 - 第三单元 主题 
 第5课 丹柯
 作品导读 《丹柯》是一篇以人物为主的小说,选自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代表作《伊则吉尔老婆子》。一群族人受到外敌入侵,被迫逃离自己的家园。他们来到了森林,却陷入了绝境——后有敌人的追杀,前是巨木的挡道,两者都有死亡的威胁。在这样的生死险境中,英雄丹柯挺身而出,自觉带领族人走出了森林,找到了幸福。它紧紧围绕美男子丹柯展开故事,歌颂了以自己燃烧的心为人们照亮前进道路的勇士。
 课前自主学习
 1.记字音
 (1)泥沼(zhǎo) (2)丫枝(yā) (3)虬曲(qiú)
 (4)黏泥(nián) (5)篝火(gōu) (6)胆怯(qiè)
 (7)龌龊(wò_chuò) (8)疙瘩(gē_dɑ) (9)浸入(jìn)
 2.识字形
 (1)shāo稍微树shāo梢shāo艄公 (2)蜻tíng蜓tǐng挺身朝tíng廷
 (3)mián绵羊jǐn锦绣 (4)sī撕碎sī厮杀
 (5)付zhàng账zhàng帐篷为虎作chāng伥 (6)威xié胁xié协助lèi肋骨
 3.辨词语
 (1)抱怨 抱冤
 ①美国最伟大、最受尊崇的心灵导师之一威尔•鲍温说:这个世界值得 的事情太多了,遭逢天灾、背叛、致命疾病、裁员、贫富差距、精神焦虑、安全感缺失……
 ②经过这件事,她懂得了与其无端地 而死,还不如找出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2)颤动 颤抖
 ①她忽然掉过脸求助似的望着琴,声音略带 地问。
 ②他的脚步很重,每走一步,他的脸上的肉就 一下。
 辨析:(1)抱怨:指心中不满,诉说别人不对;埋怨。抱冤:指感到冤枉。(结合语境辨识)
 (2)颤动:指振动频繁,有自身发出的振动,也有外界的影响;可指人,也可指物。颤抖:指哆嗦,发抖,多指部分的动;也可指全身的动,多因受外物刺激或影响引起。(主要从使用对象角度辨识)
 答案 (1)①抱怨 ②抱冤 (2)①颤抖 ②颤动
 4.走近作者
 高尔基(1868~1936),早年丧父,11岁开始独立谋生,对社会底层痛苦生活的体验成为他创作中的源泉。高尔基刻苦自学文化知识,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登上文坛。
 1901年他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1海燕》,受到列宁的热情赞扬。1901~1905年,他先后写出了《小市民》《底层》等剧本,在当时俄国的剧坛上引起了轰动。1906年创作完成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1913~1916年完成《□2童年》和《□3在人间》,1922~1923年完成《□4我的大学》。
 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列宁誉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5.背景解读
 《丹柯》选自《伊则吉尔老婆子》,《伊则吉尔老婆子》正是他早期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
 19世纪90年代,俄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黑暗落后的俄国变成了世界革命的摇篮,马克思革命理论广泛传播,高尔基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开始了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