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说课稿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4/4 7:26:3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430字。另含一个ppt文件。
《海燕》说课教案
 济南第三十七中学  王茜
邮箱:wangqian372004@126.c0m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这篇文章被编在初二下学期的第二单元,这一单元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在多情的作家笔下,日月光华,风雨雷电,浪花海燕……这些壮阔而美丽的形象,都能化成充满激情的文字,深深的打动我们的心。而《海燕》一文,作为其中的代表作,一直保留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
《海燕》是俄国“无产阶级艺术权威”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的《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作者创造出“海燕”的艺术形象,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他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自它问世以来,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它的读者,超越国界,超越时代,超越年龄、性别、种族。即使在今天,也对我们有极大的激励作用。激励人不惧怕困难,迎着困难前进,与困难斗争,其乐无穷。此外,《海燕》作为一首散文诗,篇幅短小,文字精粹,蕴涵丰富,学习本文对初二学生开阔视野,提高朗读、品味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很有裨益的。
2.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作者及课文背景,掌握象征、对比的写法及其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提高学生理解、欣赏散文诗的水平,把握“海燕”的艺术形象。
情感目标: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结合生活,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3.重点难点、确立依据
重点: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进行反复的比较赏析,把握“海燕”的艺术形象,领会“海燕”精神内涵。
高尔基把所有的笔力都集中在塑造海燕形象上,把握“海燕”的艺术形象,应该是教学应解决的根本问题,其他问题仅仅是走向这个问题或者带着这个问题走向未知深处的途径。
同时此文文字精粹,蕴涵丰富,气势磅礴,既有散文的优美,又有诗的韵律感,适于朗读。所以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语句,才能更好地把握“海燕”的艺术形象。
难点:①随着环境的变化逐层深入的把握海燕形象,使阅读向纵深发展。
作者塑造海燕形象,是把海燕放到典型环境中进行刻画的。课文以暴风雨的发展过程为顺序描绘了三幅画面。第一幅:暴风雨在孕育。第二幅:暴风雨迫近。第三幅:大海与乌云激烈斗争。这三幅画面的变换表明了形势的愈来愈险恶、阶级斗争的日益激烈,但海燕却更加镇定,愈战愈勇。海燕的形象在景象的变换中被步步深入地得到烘托和显现。把握住这一点,可以更好的体会“海燕” 精神的内涵,但对学生来说有些难。
②怎样拉近文章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在文章中能“读出自我”。
因为此文是外国作品,时代比较久远,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之下写出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