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学案1(9份)
- 资源简介:
-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江南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江南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1课《长恨歌》导学案+.doc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江南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二单元+咏怀八十二首+导学案+.doc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江南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二单元第1课春江花月夜+导学案+.doc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江南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二单元第3课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doc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江南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二单元一剪梅+导学案+.doc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江南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2课《湘夫人》导学案+.doc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江南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3课《拟行路难》导学案+.doc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江南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4课蜀相导学案+.doc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江南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5课书愤导学预习案+.doc
 - 《长恨歌》导学练 
 【学习目标】
 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熟读成诵,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感受其凝练、优美动人的语言及作者对李杨二人赞颂又讽喻的复杂态度。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整体把握诗歌,研习第一部分。
 【自学检测】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白居易,字_______,号__________。与_______并称“元白”,与________并称“刘白”。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文学上,白居易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他与元稹一起倡导“______________”,揭露时弊。他的诗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讽喻诗如___ ,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具有伤感色彩的长篇叙事诗________________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2、写作背景(参照课下注释1):本诗取材于________和_________的故事。这首诗创作时间是_____________,当时诗人正在山西、周至任县尉。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李杨故事,当时白居易写下了_______________,陈鸿同时写下了一篇传奇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的意图不仅在于对史诗有感而发,而且还想以此惩戒那些祸乱朝政的人,让将来的统治者引以为戒。
 二、字词积累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回眸( ) 凝脂( ) 云鬓( ) 骊宫( ) 鼙鼓( )
 城阙( ) 千乘( ) 花钿( ) 萦纡( ) 旌旗( ) 龙驭( ) 踌躇( ) 马嵬( ) 悄然( ) 耿耿( )霜华重( ) 衾( ) 临邛( )绰约( ) 玉扃( ) 参差( ) 珠箔( ) 仙袂( ) 迤逦( ) 飘飖( ) 凝睇( ) 人寰( ) 擘( )
 2、解释词语
 御宇多年求不得( ) 春从春游夜专夜( )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宛转娥眉马前死( )
 天旋日转回龙驭( ) 东望都门信马归( )
 其中绰约多仙子( ) 玉容寂寞泪阑干( )
 含情凝睇谢君王( ) 钗擘黄金合分钿( )
 【思考与探究】
 (一)理清情节结构。
 第一部分:自开头至“尽日君王看不足”
 第二部分:自“渔阳鼙(pí)鼓动地来”至“魂魄不曾来入梦”
 第三部分:自“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束
 请你试着用诗化的语言来概括一下各层次的大意,看看谁概括得最好最准确
 ……
 科目: 教师: 授课时间:第 周 星期 年 月 日
 单元(章节)课题 知人论世
 本节课题 《咏怀》《杂诗》《越中览古》《今别离》
 三维目标 1、 诵读,感受古代诗歌之美,培养语感
 2、 培养快速感知诗歌情感和发现诗歌特征的能力
 提炼的课题 比较阅读,发现诗歌特征
 教学重难点 速度与扩展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学案
 教 学 过 程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 教师如何教 学生如何学
 激情
 导入
 激发学生情趣 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但要独立地鉴赏估计大家有困难,但是能感知诗人的情感,快速发现它的一两个特征就很了不起了,不知大家有没有信心挑战一下
 自主
 学习 自主赏析《越中览古》,发布学习成果 引导学生从把握情感,从哪些方面表现,表现技巧,语言魅力等方面入手 从教师指导的方面反复练习,培养能力
 合作
 探究
 学习另外两首,重在把握情感,表现技巧,技巧一首诗能说出两点即可 参与探究,发现问题,强调方法
 运用方法,围绕情感,这是重要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课堂检测内容
 学案“导学”部分
 拓展
 理解
 预习内容布置 诵读两遍,完成“探究”部分
 ……
 班级: 姓名:
 课 题 书 愤 陆游
 预
 习
 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陆游的生平,知人论世。披文入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对南宋朝代背景的了解,掌握南宋爱国诗人和词人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能初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现技巧。
 情感目标: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
 内容 1、反复吟诵,整体把握诗意;2、了解陆游的生平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掌握诗人的思想感情;3、结合课文注释逐句解析诗句意思;
 1、 知识链接: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绍兴)人,_南宋__著名诗人。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他的诗既有深刻的现实生活内容,又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抗金救国的理想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形成无法统一的矛盾,由此迸发出的火一般的激情和难以压抑的愤懑构成他诗歌的基调。风格雄浑豪放,语言通俗流畅,明白如话。
 2、整体把握,概括主旨
 (1)诗的起句、结句十分重要,往往跟诗的主旨和意境有关。请你解释这首诗起句和结句的意思,并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答案:诗的起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这是暗写他欲图恢复失地。“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
 结句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是诗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2)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
 答案:这两句诗用典明志。诸葛亮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下。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