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香雪》教学设计5
- 资源简介:
- 约4830字。 - 《哦,香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人物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角度欣赏人物形象。
 2.体会“香雪”及其他事物的象征内涵,理解有象征意味的诗化小说的特点。
 教学重点:
 把握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诗化小说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这是一个火车进站一分钟发生的故事。请用最简短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
 明确:火车在台儿沟停留一分钟,农村少女香雪用一篮子鸡蛋向火车上一位女大学生换来一只渴望已久的铅笔盒,并由此独行30里夜路。
 这篇小说中出现得最多的物象是铅笔盒、火车,在预习作业中,同学们对课文提得最多的问题也是有关铅笔盒的。今天我们就从铅笔盒入手,走近香雪。
 二、 人物形象分析
 ㈠ 香雪为什么想要换铅笔盒?请先找到相关段落。
 学生齐读第57节
 57: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她的再三盘问,明白台儿沟是多么贫穷。她第一次意识到它是不光彩的,因为贫穷,同学们才敢一遍又一遍地盘问她。
 明确:因什么被嘲笑?(贫穷)换回铅笔盒的目的(挽回自尊)
 ㈡ 香雪的心灵深处烙着一个因为贫穷而不光彩的痛,也因此有了文中香雪的铅笔盒情结,于是就有了换铅笔盒,我们来看看换铅笔盒部分,看看此时的香雪和之前看火车和做买卖的香雪发生了什么变化?
 明确:
 6:只有香雪躲在后边,双手紧捂着耳朵••••••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去了。
 43: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
 再来看换铅笔盒时香雪一系列的行为?
 60:① 从堆满食品的小桌上发现铅笔盒;
 61:② 果断地跑去敲玻璃; ③ 坚定、轻巧地跃上火车的踏板;
 57:④ 明明知道娘攒下鸡蛋不是叫她乱打注意的,但她还是用四十个鸡蛋换回了那只装有吸铁石的铅笔盒。
 63:⑤ 为此还要独自夜行三十 里路;
 小结:因为内心深处的铅笔盒情结,当香雪生命中一旦出现可以拥有这一铅笔盒的机会时,内心突然迸发出的热情,一举打破生活的常态,做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