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的召唤》教案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语文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wps
  • 资源大小: 2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3/2 20:52:3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7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130字。
废墟的召唤
 
一、 教学目标: 
1、 体会文章所流露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 
2、 理解句子的含义。 
3、 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4、 理解拟人手法和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 教学重、难点:结合语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 课时安排:2课时 
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生字词: 
远瀛(yíng)观   甲胄(zhòu)  充塞(sè)  碣(jié)石  嗫(niè)嚅(rú) 迤逦(yǐ lǐ)窸窣(xī sū) 
2、解释: 
莽苍苍:郊野苍茫广大的景色。 
奇耻大辱:难以想象的极大的耻辱。 
若无其事:就像没有那么一回事一样。形容遇事镇定,不动声色;也形容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怅然:形容闷闷不乐或失望的样子。 
如泣如诉:像在哭泣,又像在诉说。形容声音凄切哀怨。 
慷慨激昂:形容说话时满怀正气、情绪、语调激动昂扬。 
嗫嚅:吞吞吐吐,想说又停止。 
瞬息万变:形容短时间内就发生很多变化。 
迤逦:曲折连绵。 
窸窣:拟声词,形容细小的声音。 
凭吊:对着遗迹怀念旧事。 
一、 情境导入: 
1、 放映有关圆明园遗址的幻灯片,请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谈谈这段历史,并说说对这段历史的认识。 
2、 (没有条件的可以由废墟的认识引入)废墟在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在你的脑海中,有哪些废墟的映像?(9.11世贸大楼的废墟;唐山大地震的废墟;太平洋海啸造成的废墟;拆迁时造成的废墟等等)可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二、 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思考:1、作者写了一个怎样的废墟? 
2、作者是单纯地描绘废墟吗?还是有什么目的? 
3、题目为什么叫《废墟的召唤》?“废墟”召唤的是什么? 
整理课文的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1——3段)对圆明园废墟进行整体描绘,突出其凝固、停滞的现状,透视出作者面对圆明园废墟所表现出的忧患和惆怅,抒发了作者渴望更新、渴望变革的激情。 
 第二部分(4——10段)作者直抒胸臆,号召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废墟,不愿永久停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