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22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23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12/13 20:56:4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6
  • 下载点数: 6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18届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18届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诗两首.doc
2018届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那树.doc
2018届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1.地下森林断想.doc
2018届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人生.doc
2018届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威尼斯商人(节选).doc
2018届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4.变脸(节选).doc
2018届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枣儿.doc
2018届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6.公输.doc
2018届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7.《孟子》两章.doc
2018届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8.鱼我所欲也.doc
2018届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9.《庄子》故事两则.doc
2018届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我用残损的手掌.doc
2018届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0.曹刿论战.doc
2018届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1.邹忌讽齐王纳谏.doc
2018届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2.愚公移山.doc
2018届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3.《诗经》两首.doc
2018届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doc
2018届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外国诗两首.doc
2018届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蒲柳人家(节选).doc
2018届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7.变色龙.doc
2018届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8.热爱生命(节选).doc
2018届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9.谈生命.doc
  1 诗两首
  第一课时 我爱这土地
  
  【学习目标】
  1.能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重音,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难点)
  3.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2015年9月3日是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中国大地上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正是由于在当时的中国大地上,我们的先辈们用自己的血肉与不屈的抗争,才换来了抗战的胜利和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爱国诗歌——《我爱这土地》。
  二、预习展示
  1.阅读资料,了解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1938年11月,其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 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2.初读课文,把握节奏与情感基调。
  (1)初读课文,用“/”划分诗歌的停顿,用“•”标出重读的字词。
  明确: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前 两句诗句,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明确:本诗的感情基调:悲怆而深沉。[]
  三、合作探究
  (一)朗读课文,把握象征意象
  1.诗中的“鸟”歌唱的对象有哪些?这些对象又象征着什么?
  明确: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
  象征意义:“土地”象征着繁衍养育了中华民族,现在却遭受侵略者欺凌的国土;“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着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2.诗人笔下的“土地、河流、风、
  2 我用残损的手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难点)
  3.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2014年12月11日,为了悼念逝者, 铭记历史,“血色的年轮——12•1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诗歌朗诵会”在上海虹桥社区文化中心举办,朗诵会上现场朗诵了诸多爱国诗歌,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就是其中的一篇。或许大家会问,这首诗为什么会入选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该诗。
  二、预习展示
  1.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1942年。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后,立即逮捕了几乎全部的在港知名华人,包括戴望舒在内。日本宪兵动用酷刑审讯戴望舒,试图从他口中获取文艺界抗日人士名单等资料,但他始终没有屈服,在酷刑下致残。但诗人自己的抗日精神依然不减,他更加痛恨日本的侵略,对祖国和人民更加同情爱怜。诗人饱蘸感慨,在狱中写下了这首如泣如诉的诗歌。
  2.初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把握节奏与情感基调。
  (1)默读全诗,掌握下列字词。
  23 《诗经》两首
  第一课时 关雎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
  2.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重点)[]
  3.了解诗中运用的赋、比、兴和反复等写作手法。(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据说东汉大学问者郑玄家的婢女也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今天我们来学习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预习展示
  1.了解《诗经》。
  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称“国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②《诗经》三种表现手 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
  比:就是比喻。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