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
2018届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1.家.doc
2018届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10.读《堂吉诃德》.doc
2018届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11.永远新生.doc
2018届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12.科学与艺术.doc
2018届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13.故乡.doc
2018届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14.小男孩.doc
2018届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15.百合花.doc
2018届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16.奥伊达的理想.doc
2018届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17.笑.doc
2018届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18.南州六月荔枝丹.doc
2018届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19.善待家园.doc
2018届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2.石缝间的生命.doc
2018届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20.龙永图趣说WTO.doc
2018届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21.古文二则.doc
2018届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22.与朱元思书.doc
2018届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23.送东阳马生序.doc
2018届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24.与妻书.doc
2018届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25.诗词六首.doc
2018届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26.《庄子》二则.doc
2018届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27.周公诫子.doc
2018届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28.出师表.doc
2018届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29.答司马谏议书.doc
2018届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3.废墟的召唤.doc
2018届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30.诗词五首.doc
2018届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4.更浩瀚的海洋.doc
2018届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5.词两首.doc
2018届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6.再别康桥.doc
2018届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7.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doc
2018届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8.外国诗两首.doc
2018届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下册教案:9.《家》的序和跋.doc
1. 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当代作家周国平。
2.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提高阅读水平。
3.理解和把握课文中三个比喻句的具体含义,初步了解作者对家的思考。(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家是一幅永远画不倦的风景,每一片朝霞都会带来无限的遐思,每一轮落日都会勾起满腹的牵挂;家是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和思念,每一个沦落天涯的游子都盼望叶落归根,每一天夕阳西下的时刻有谁不想着回家?
家,总能引起天涯游子的共鸣,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读《家》,看看文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家的画面。
二、预习展示
1. 走近作者。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等。
2. 读准字音。
袅袅(niǎo) 温馨(xīn) 休憩(qì) 抵御(yù)
黯然(àn) 琐屑(xiè) 冥想(míng) [p;科&网]
萦绕(yíng) 摇曳(yè) 祝祷(dǎo)
3. 理解词语。
袅袅:本文指烟气回旋上升的样子。
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的或异常的情况,仍像平常一样,心情平静地对待。
泰然:形容心神安定、不在意的样子。
一应俱全:一切应该有的全有。
温馨:温暖芳香,充满温情。
黯然失色:形容暗淡无光的样子。或形容内心沮丧,情绪低落的样子。本文中的意思取前者。
落叶归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现多指客居他乡的人终究要回到故乡。
倦鸟思巢:疲倦的鸟儿想回巢,常比喻游子思乡。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比喻生不带来,死不带 去,世上没有什么可留恋的。赤条条,形容光着身子,一丝不挂,毫无遮掩。
4. 阅读课文,思考:作者心中的家是什么?
明确:作者将家比喻成“一只船”“温暖的港湾”“永远的岸”。
三、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分析小标题的作用。
文中使用了三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本文使用了三个递进式的小标题,在结构上给人以层次分明的感觉;在内容上起到提示、归纳本部分内容的作用;在思想内涵上逐层递进,使主题越来越深刻。
(二)细读课文,理解和分析文中的三个比喻句。
1. 作者为什么把家比喻成船、港湾和岸呢?
明确:第一部分“家是一只船”:是因为家的温馨安乐能使漂泊者在陌生的水域不感到陌生,因为家的牢固能使风平浪静、汹涌的波涛化为美丽的风景,因为有一个好家,就不惧怕命运的变幻莫测。家就像一只船,庇护着漂泊者。家是船——伴侣——载我们穿过漫长的岁月。
第二部分“家是温暖的港湾”:把家比作港湾。道出了家的另一个功能:家能在漂泊者身心疲惫时供人小憩,能在寂寞时给人温暖,能在严肃中放松我们的精神。家是港湾——憩息地——给我们慰藉。
第三部分“家是永远的岸”:表达了家不仅是船,还是船停泊的港湾,从人生的起始到终结来看,“家”是永远的岸——它既是每个人登临人生世界的起步之岸,也是每个人离开现实人生的离别之岸。家是岸——巢和根——让我们牵挂。
2. 作者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又把家比作船、港湾、岸。细读课文,说说这几种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明确: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是把家比作船、港湾 、岸的前提,是后面几个比喻的基础。“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永远的岸”是由“家是一只船”生发出来的。关于家的第三个比喻是前两个比喻的极致和升华。
3. 三个比喻蕴涵了作者对家的什么情感?
明确:蕴涵了作者对家的赞美、依恋及对天下人的祝福。
四、板书设计
第
2.石缝间的生命
【学习目标】
1.理解石缝间的生命的生长特点,了解作者所赞美的精神与讴歌的人。
2.品味语言,把握作者情感,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重点)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精神。( 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当生命绽放异彩时,我们不能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我们更要关注其背后艰辛的生存与付出。请大家欣赏三幅石缝间的生命(野草、蒲公英、松柏)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今天,让我们走进这篇让作者心灵震撼的《石缝间的生命》。
二、预习展示
1.走近作者。
林希,1935年生于天津。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1 954年在《河北文学》首发小说,曾任《新港》杂志编辑,后从事专业创作至今。其诗集《无名河》获全国新诗奖。
2.读准字音。
倔强(jiàng) 采撷(xié) 吮吸(shǔn) 扼制(è)
茁壮(zhuó) 狭隘(ài) 贫瘠(jí) 犀利(xī)
佐餐(zuǒ) 逊色(xùn) 潸然泪下(shān)
期期艾艾(ài)
3.理解词语。
潸然泪下:形容因有所触动而流泪。
困厄:艰难窘迫。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作者选取了哪些事物来代表石缝间的生命,找出它们的特点?
明确:野草:生机不可扼制;蒲公英:生命就是拼搏;松柏: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面前显得苍白逊色。
三、合作探究
(一)把握内容,领悟精 神。
1.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认识石缝间的小草。
(1)找出具体描写小草的句子,从中找出你感触最深的字词。
明确:句子:①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那细微的叶脉告知你生存该是多么艰难。②它 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又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少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 自去寻找那不易被觉察到的石缝。字词:只是、三两片、细瘦、薄。
(2)从这些描写性的句子、字词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明确:石缝中的小草生长得十分艰难,但顽强生存。
(3)找出描写小草生命实质的话并认真读一读。
明确:这就是生命。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扼制。
2.阅读第五、六自然段,依照上面的学习方法来认识石缝间的蒲公英和松柏。
(1)找出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