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35
- 资源简介:
约6150个字。
邹忌讽齐王纳谏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大街镇海浒学校(中学部)李忠明内容简析《邹忌讽齐王纳谏》载于《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本文篇幅不长,写的是邹忌通过与徐公比美悟出了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威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的故事。它主题思想明确,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就在于他有自知之明。这在今天,仍然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借鉴意义。其中有几点特别值得我们注意。首先,设喻说理的特点。邹忌是怎样成功地说服齐王的呢?文章先从日常家庭小事写起,邹忌是个美男子但稍逊于徐公,三次向他的妻、妾、客人询问“我孰与徐公美”,三人出于不同的心理均回答徐公不如他美。有自知之明,加上有冷静的头脑,使邹忌悟出了妻、妾、客赞美自己的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者,欲有求于我也”,自己受到了蒙蔽,听到的都不是真话。于是决定以现身说法为喻去讽谏齐王,请他广开言路,除蔽纳谏,让人讲真话。由于他能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使“王之蔽甚矣”的结论水到渠成,结果齐威王心悦诚服,欣然接受。邹忌劝说齐王没有像一般人那样正面讲道理,而是用一段具体的家庭琐事为譬喻来阐明“纳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避免了直接批评、触犯龙颜引起的杀身之祸,贴切自然,入情入理,让人易于接受。他之所以成功,全在于他善用设喻说理的“讽谏”艺术。其次,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写邹忌,先是“朝服衣冠,窥镜”,然后是问妻、问妾、问客;听到他们的赞誉后,没有陶醉于溢美之词,而是亲自与徐公相比,“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说明他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迷惑。尤其能“暮寝而思之”,悟出了其中的道理,说明他善于思考,实事求是。“于是入朝见威王”又显现他有小中见大,见微知著之能和安邦治国的深谋远虑。人物的动作、心理,无不刻画入微,鲜明地塑造了邹忌这个有头脑、有才能的谋臣形象。第三,语言简练生动。简练──一篇三百多字的短文,从家事说到国事,而用语极为简洁。如“于是入朝见威王曰”,几个字就交代了朝见的过程,省去了进见的“导语”,开门见山地直陈其事。再看语言的生动。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意思雷同,但句法却各不相同,文字错综,毫不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