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0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2/4 15:47:31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330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江苏丹阳市后巷中学 孙俊
教学目标:
1、  正确理解诗句的内容,懂得本诗的意思。
2、  在朗读中理解意境,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在读中感悟的能力。
4、通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学习,培养学生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1、  重点:
①在朗读中理解意境,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背诵本诗。
2、  难点:
理解诗人推已及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学史中,唐诗是一串璀璨夺目的明珠。在这串明珠中,杜甫的诗作以其强烈的时代感,深沉的人民性而独占鳌头,被誉为“诗圣”。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味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背景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图片及相关音乐,进入诗的氛围)
二、             释题
  为:被
歌:古诗体例,指铺叙,记述
意思是茅屋被秋风所破坏
三、介绍“茅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杜甫流寓成都三年,靠亲戚朋友帮助维持生活。这年春天,诗人求亲告友,好不容易在城西七里的浣花溪边找到一块荒地,盖起了一间茅屋,总算有了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诗篇。(学生看图片,师指名学生读相关资料。)
杜甫草堂至今犹在,诗因秋风破屋而作,茅屋凭诗人高风亮节而传。千百年来,杜甫草堂是人们瞻仰的圣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众口传颂的伟大诗篇。
(学生欣赏杜甫草堂现在的照片及人们为杜甫所塑的雕像)
现在,让我们怀着对诗人的崇敬之情,来共同研读诗文,看看诗人是如何在诗中表现他的思想愿望的。

四、作者杜甫简介。(学生看图片,师指名读资料。)
      杜甫: 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过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公年759年,关内大饥,杜甫弃官西行至成都,在西郊浣花溪旁盖一间茅屋栖身。后遇大风吹破此屋,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