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览古》教学案
- 资源简介:
约4580字。
《越中览古》教学案
知识与技能
学习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学习通过对比,表达情感的写法。自读法、研讨法、引导法
情感与价值观
盛衰无常 ,把握当下
教学重点 把握意象,学习对比手法。
一. 导入
背诵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及李白的《行路难(其一)》
二. 解题:
这首绝句是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
三. 关于怀古咏史诗
(一) 什么是怀古咏史诗
余秋雨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二) 怀古咏史诗的思想内容
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现实的不尽人意常常使诗人亲临旧地或回想史实时触景生情, 感念物换星移、物是人非,慨叹昔盛今衰,独抒思古之幽情。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诗的一个专题。如
刘禹锡《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2 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这类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借古事、故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或是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3.感慨身世,关照自我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关照自我,畅诉衷肠。在鉴赏这类诗词时就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才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首先,弄清史实,疏通文意。读懂咏史怀古诗,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
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如
刘禹锡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其次,分析技巧,体察诗心。咏史怀古诗歌的写作一般是先叙事写景,极力铺
垫;后议论抒情,点明主旨。还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留有充分想象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