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学案例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9/13 11:00: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070字。

《乡愁》教学案例
案例描述
  师:同学们,乡愁是思念家乡的忧伤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下面就请同学们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乡愁的诗句。
  生1:我搜集的诗句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2:我搜集的诗句是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生3:我搜集的诗句是王湾的“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
  生4:我搜集的诗句是杜甫的“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
  师: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乡愁》。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第98页,先来了解作者。书上的介绍非常简单,哪位同学能介绍得更详细些?
  生1:余光中,1949年去香港,1950年去台湾,1958年赴美进修,1959年任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讲师,1974年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生2:我补充一下,余光中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白玉苦瓜》。
  生3:余光中诗作的特点是具有浓重的中国意识和深厚的历史感,构思奇巧,意象新奇。
  师:同学们能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获取信息,非常好。这首诗写于1972年,当时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写下了这首诗。
  师:同学们,诗歌是跳动的音符,而欣赏诗歌正是将这一个个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华彩乐章。下面我们将奏响的是第一乐章,朗读吟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先听老师朗读一遍余光中的《乡愁》,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
  伴随着“思乡曲”,教师范读课文。
  师:听完老师的朗读,谁说说这首诗的语调、语速、节奏?
  生1:这首诗语调深沉,语速舒缓。
  生2:诗歌的节奏按照课后习题三的示例,以此类推,就可以划出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一名学生朗读后,有个学生点评:“语速稍快。”
  又一名学生朗读,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接着同学们采取男女生交叉朗读,同桌之间交叉朗读的方式。
  ……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首诗既然采用了叙事的形式,叙述了什么事?
  生:诗人从小到大的经历。
  师:概括很准确。诗言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理由是什么?
  生1:思乡之情,因为“乡愁”一词贯穿全诗。
  生2:对家乡的思念及对祖国统一的期盼,“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可以看出诗人渴望和祖国团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