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50字。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45分钟,详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常用实词、虚词及句式,注意对常用文言常用词进行辨析。
2、学会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句子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3、学习本文运用设喻讲述道理和表明意见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运用朗读、比较、质疑等方法,并作必要的语法、修辞分析,深入揭示句子的意蕴。
教学难点:
学生对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方法的领会和运用。,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讨论 。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PPT1)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选自《战国策》,我们先来看一下《战国策》是一部怎样的书。(PPY2)《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全书分国别编辑。 《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候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勇于斗争的行为。
我们今天要学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属于谋臣策士游说诸候。
二、解题(PPT3)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是一个兼语句式,可分为两句: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前一句,“邹忌”主语, “讽”是谓语动词 ,“齐王”是前句的宾语,又是后句的主语,所以叫做兼语,“纳”和“谏”分别是后句的谓语和宾语。所以,这个标题告诉我们两个内容: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注意:讽,不要误解为讽刺,而是指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那么邹忌和齐王各是怎么样的人呢?邹忌是如何“讽”齐王,而齐王又是如何采纳他的意见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进行课文的学习。
三、人物介绍(PPT4)
首先,我们来看邹忌和齐王。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变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籍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人治。
那么我们来听听这样一个雄辩家和这样一个爱听隐语的齐王之间发生的故事。
四、听课文正音,了解文章大意。
同学们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借助课后解释解决部分字词,了解文章大意。(放录音,PPT5)
yì zhāo kuī bàng jī jī jiàn cháo
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 窥镜 能谤讥于市朝 期年之后 时时而间进 皆朝于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