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州赵公救灾记》导学案
- 资源简介:
约6550字。
《越州赵公救灾记》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大致翻译课文。
2、培养自主归纳概括能力,学习本篇散文的叙事手法。
3、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通过本文所表现的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重要实词和特殊句式。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通过本文所表现的思想。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
1、阅读学案“资料助读”部分,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生朗读课文,完成学案第二题注音。
3、学生对照工具书疏通课文1-4段,完成学案第三题1-3段部分字词。
第一课时
一、课前讨论
课前3分钟,学生起立,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对照解决学案第一、二题,讨论学案第三题。
第二题答案,以备学生质疑。
初读课文,完成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僦民使治之者 ( jiù ) 给其食而任以事 (jǐ) 无得闭粜 (tiào)
使籴者 ( dí ) 处疾病之无归者 (chǔ ) 使在处随收瘗之 (yì )
或便宜 (biàn) 民不幸罹旱疫 (lí) 公所拊循 (fǔ)
所以经营绥辑 (suí)(jí) 委曲纤悉(xiān)
盖灾沴之行(lì) 则有间矣(jiàn) 家于衢(qú)
二、导入新课
《宋史•赵抃传》载:“吴越大饥疫,死者过半。抃尽救荒之术,疗病埋死,而生者以全。下令修城,使得食其力。”
学生齐读,指名翻译,老师点评。
救灾事件可谓纷繁复杂,千头万绪,但是清朝陆翔在评价此篇文章时说道:事实繁丛琐屑,而叙次清晰条畅,文之最有实用者。可谓评价极高。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看看作者笔下的赵公在吴越救灾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作者又是如何完成这一事件的叙述的?
三、课堂展示
通读课文,文意疏通。
全文六个自然段,本节课疏通1-4段,课堂随机抽查4个小组,其他小组随即质疑、辩论,老师点评、补充。
每组派出代表两人,一人读课文,一人疏通文意,口头讲述文言现象。
第一段:.
(1)重要字词
前民之未饥 为书问属县 灾所被者几乡 当廪于官者几人
可僦民 僧道士食之羡粟 其几具存 谨其备
(2)重要句子
①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