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AB两个教学设计,约4000个字。
音乐之声
(内含A、B两个设计方案)
看到戏剧单元出现了《音乐之声》这样惹人喜爱的新面孔,实在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它裹挟着山间的清风而来,它蹦跳着欢唱着而来,它朝我们扮着鬼脸让人忍俊不禁,它把甜美的泉水注入我们的心田。
我们对它是如此熟悉如此喜爱,所以我想对于这一课的教学是可深可浅的,内容也可简可繁,完全视乎学生的兴趣和课堂上学习探讨的走势而定。根据这种想法,我设计了两个教学方案:方案(A)主要侧重于对课本节选部分的理解和挖掘,方案(B)则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对电影本身的欣赏和评析上。
教学设计(A)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根据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 体会作品在反复比照与矛盾冲突中凸显人物性格的方法。
学习重点
1. 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 体会作品中多处进行比照的用意。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播放《哆来咪》这首歌,让学生倾听后随意地说说这首歌带给自己怎样的一种情绪或感觉。以“先声夺人”的方式建立学生与影片女主角玛丽亚的初次“链接”,既而引领学生去课本中认识这位快乐活泼的姑娘。
二、简介影片
根据音乐剧改编而成的电影《音乐之声》摄制于1965年,它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获得了1965年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音响奖、最佳改编音乐奖和最佳剪辑奖五项大奖。
教学设计(B)
学习目标
1. 把握人物形象和特征;
2. 学习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和技巧;
3. 学习欣赏电影并加以评论。
学习重点
学习欣赏、评论电影。
学习过程
一、导入
音乐,是人类发自内心世界和灵魂深处的艺术结晶,是人类情感最美好的表达方式之一。喜爱音乐的人是快乐的,有音乐相伴的人生是幸福的。今天课文中将与我们见面的就是一个与音乐缔结了生命联盟的姑娘。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向大家描述你心中的玛丽亚形象。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的开头部分,和你心中的形象做一个比照,说说女主角的扮演者是否正是你心目中的玛丽亚的形象,她是否很好地表现了这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