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初一的时候,我们就学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深刻批判了封建教育、封建文化对儿童身心的束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鲁迅著名小说《孔乙己》,塑造了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身心倍受摧残、最终走向末路的悲剧性人物。通过学习,我们将对离我们十分遥远的那个社会有一种更为真切的了解。
〖教师讲解〗:
刚才大家所说的作品大多收录在鲁迅先生《呐喊》、《彷徨》小说集里。鲁迅先生是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文学成就前期影响最大的就是这些优秀的小说,后期主要是杂文。
介绍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小说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刊载在1919年4月的《新青年》上,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后收入小说集《呐喊》。当时辛亥革命刚推翻封建帝制,但是中国社会封建势力仍然根深蒂固。鲁迅作为进步知识分子,以文章作为武器,从各个角度向封建礼教发起进攻,深刻批判了“礼教吃人”的罪恶。《孔乙己》就是这样一篇小说。鲁迅通过描写孔乙己这个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和摧残的下层读书人的悲惨遭遇,揭露和控诉了封建教育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出封建社会中人情淡薄以及普通群众的麻木、冷酷的精神世界。正如鲁迅所说的写这篇小说的用意:“单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薄凉”,从而“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二、放课文朗读录音
要求:找出生字词。
三、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1、小说主人公——孔乙己长什么样?根据课文中的外貌描写说说孔乙己有怎样的遭遇、怎样的性格。
身材高大:体质好,有力气(原本有谋生的条件)
脸色青白:长期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营养不良,生活困窘。
脸上有伤痕:偷东西被打,也是他走向没落的标志。
胡子乱蓬蓬、花白:年纪已大,处于风烛残年,精神萎靡不振。
长衫脏破:好逸恶劳,懒;穷酸潦倒。
2、在对孔乙己的外貌描写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3、可是,课文开头的环境描写中,分明写道:“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孔乙己站着喝酒,说明他极其穷困潦倒,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与短衣帮一样,说他穿长衫,这不矛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