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教案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3/22 14:21: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我爱这土地》
南京五十中 严冰
一、导入
艾青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重要的诗人,他用诗歌记载着我们这个民族的悲欢。《我爱这土地》是艾青的代表作之一,它作于国难当头、山河沦亡的抗战初期,风雨飘摇的1938年。那时日寇的铁蹄正肆意践踏着祖国的大地。面对山河破碎、国土沦丧,诗人无法抑制的拳拳爱国情终于喷发出来。他拿起笔写成了《我》,从此,这首诗在抗战时期广为传诵。它不可避免地带上了那个时代悲壮的氛围。
二、朗读这首诗 格调昂扬,感情深沉。应该用激昂悲壮的语调读出昂扬、深沉的语气。
三、赏析内容,捕捉意象:
1、再读诗歌,看这首诗具体歌咏的是什么?歌咏的是土地所象征的古老的、勤劳的、善良的、智慧的中华民族!看这两首诗中哪些诗句描绘了中华民族的形象。“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表现了日本侵略给我们带来的苦难。我们这个古老民族所遭受的列强的入侵蹂躏。这是一种怎样的生存啊!在耻辱里生活,这个民族还有希望吗?诗人有没有表现出我们的民族是有希望的?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就能说明黎明常常代表着光明,代表着美好的未来,并且诗人说是“无比温柔的”
光明靠什么来实现?起来反抗“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悲愤”、“激怒”“永远汹涌”和“无止息”能表现出我们这个民族对列强的抗争一直在进行着,一直没有停止过。这首诗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的形象是一个遭受侵犯凌辱却一直没有放弃反抗的民族的形象。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有美好未来的民族的形象。 这是一个饱经列强凌辱的民族,这是一个永不气馁坚决反抗的民族,这又是一个有着美好未来的民族。这是一个成熟伟大的民族,所以诗人艾青才会深沉的爱这土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