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友好往来》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710字。 《对外友好往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唐玄藏西游取经等史实。
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新罗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的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比较日本、新罗与隋唐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相似性,通过学习启发学生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通过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的奋斗精神,使学生更加崇敬为各国友好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通过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的对外友好交往,其中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这两个重点都紧紧围绕着唐朝中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展开,充分说明了唐文化的世界地位和影响。
本课的难点,在于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
二、教法建议
1.导入本课时,可采用不同的导入形式:①提问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唐朝的经济繁荣、政治昌明的情况,和唐朝时边疆地区和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情况,然后指出隋唐时期不仅边疆与内地联系大大加强,中国和邻邦的友好往来也出现了空前盛况。②形象导入:可利用教材导入框提供的玄奘在天竺国受最高礼遇的故事,引入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