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人类的语言》教案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教学重点:
1、 人类语言的本质特征
2、 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人类语言的本质特征的理解
类比与对比的区别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时安排:一教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导入课文:
大家都学了英语,知道英语有成千上万个单词,可它们只是由26个字母组成的。普通话的汉语拼音也同样有成千上万个音节,可也只是由21个声母和39个韵母构成。这体现了语言的“变化无穷”的特点。
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写的说明文《人类的语言》。
二、 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读课文,用笔划出能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三 投影出示讨论题,学生分组讨论
1课文围绕人类的语言说明了哪些内容?
2各段是怎样围绕这些内容说明的?
在学生讨论后明确:
(1)、会说话;变化无穷的特点;采用声音作手段。
(2)、第一节将人类的说与动物的走、吃相比较,突出其看似平常其实“极不平常”的特点。这是类比。
将人类的说、吃、走与动物的说、吃、走相比较,说明说话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征。这是对比。
投影显示,类比与对比的区别
(3)将鹦鹉、猩猩所谓的“言”与人类的语言比较,突出其“变”的特点。
提问:这一节为什么要引用“大师兄”作文里的两句话?
人类语言为什么能“随机应变”?
(4)、“变”是人类语言的特点,运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思,请联系我们生活举一些例子:
投影显示: